新模式激发数智化经济新增长点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新模式,数智化,经济
  • 发布时间:2021-08-21 16:58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冲击,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我国制造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去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指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融合发展呈持续纵深态势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在政产学研用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规模涌现。

  作为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面向工业领域的全面应用,该平台在2019年、2020年连续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目前服务工业企业60万家,在用友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融合发展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战略思想;第二个趋势是,融合发展覆盖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融合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

  由于行业不同、业务特点不同,企业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范围也不同。下面通过四个案例,我们看看分属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是如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

  上海新朋联众汽车零部件公司是上海大众专业配套供应商,为了满足主机厂质量体系要求,同时解决招工难、利润低的难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基于云计算、互联网实现4家异地工厂、2家主机厂、108家散件供应商、26家设备服务商、15家劳务公司在线协同,基于物联网实现412台套机器人岛、31台AGV实时连接,基于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干预表面检验,基于工业大数据实现单件质量追溯。应用效果明显,人均产值从105.6万元提升至188.9万元,缺陷率从3‰下降到1‰。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铜冶炼工厂,为了消除信息孤岛和设备孤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铜冶炼智能工厂”,融合物联网、GIS、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智能物联、智慧监视、智慧调度、智能物流、智能配料、能源优化调度以及熔炼时序节奏管理七大关键应用,显著提升熔炼车间的闪速炉满负荷作业率、转炉送风时率、阳极铜合格率提高0.25%,并降低了阳极炉吨铜能耗。

  双良集团是国内节能环保装备领域龙头,为了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能源管理服务商转型,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能源设备智慧运维平台”,实现智能监控、智慧售后、智慧能源,并为双良集团的管理者、服务公司、服务工程师和客户提供了统一的多方互联平台,已有23000多台设备上云,覆盖全国40多个服务点和450多个服务工程师,工程师服务效率提升30%,服务成本降低10%。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清洁能源企业,为了降低各个场站的备品备件成本和资金占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备件联储平台”,对内实现生产备件的互联、互通、共享、互备,满足中广核新能源的采购计划、库存可视化、联储供应、内部调拔等物资管理需求;对外实现与供应商和其它业主单位的库存共享,满足库存数据联储供应、寄存寄售等业务需求。

  整体融合成功任重道远

  尽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已成燎原之势,部分领先企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规模大、行业广、中小企业多,要达成整体融合成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克服三种挑战。

  第一是思想的挑战。现阶段,企业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是必需品,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长期来看至关重要。因此,企业一把手要有危机意识,从现在开始融合,往深度融合,不得过且过,不小修小补,要勇立潮头、革故鼎新,将新技术与实际业务本质融合,系统性创新,结构性变革,真正提升生产力,增强竞争力。

  第二是技术的挑战。首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学习难度大、更新速度快、技术人员流动频率高,中小企业很难掌握这些技术;其次,融合创新是信息技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的多学科联合创新,比单一的信息技术创新难度更大,人才更难找;再者,目前来看依然有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有待攻关。

  第三是成本的挑战。融合成本高,收益难量化,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融合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OT融合的成本,包括新设备购置、旧设备改造、集成开发的成本;其二是IT融合的成本,以往的IT系统大多是烟囱式、板结式的,同时也不支持与OT的融合,要打通设备孤岛、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IT技术架构升级、集成开发必不可少。

  三大挑战,宛如三座大山,又宛如三盏明灯,为“十四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开阔了思路。站在企业服务的角度,结合与制造业产业伙伴长期协作的经验,我们需要的行动是:

  首先,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加强融合、加快转型,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在执行上少走弯路。一是企业高层要认识到融合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写进公司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设置专职组织,做好整体规划,包括业务规划、路径规划、人员规划、工具规划等;三是有正确的方法,可以向领先企业、成熟供应商学习,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降低融合创新风险和成本,加快数智化转型速度。

  其次,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力。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工程,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二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最后,加强关键标准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5G网络、标识解析和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增加融合创新人才供给;三是推动工业大数据建设,并推动在法律层面对数据进行确权,实现融合创新方向更精准、价值可量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