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制胜之道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创业,团队,投资
  • 发布时间:2021-08-21 17:01

  我在做创业者的时候,有两个心得: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商业模式是正确的,是能走出来的。如果创业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去说服站在桌子另外一边的投资人。其次,要做尽可能的每一分努力,也许坐在桌子另外一边的人只有3%的概率会给出投资,创业者也要用“有100%的机会对方会投资我们”的心态来说服对方,每一分努力都不能放弃。

  投资这个行业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叫做合伙人文化。在投资决策里面,是没有老板的,也不应该有老板,不管是合伙人还是刚加入公司一周的经理,他们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都可以同时被选择,只有这样一种文化,才能在一个投资里面做出最好的决策。

  红杉中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三位合伙人,团队成员也只有十几个。

  那个时候我们强调两点:第一个是专业化;第二个是给创业者赋能,当时主要聚焦在风险投资领域。

  16年间,我们演变了很多,比如从投资阶段来讲,是一个全站式的投资。我们有种子基金,有风投基金,有成长期投资,有并购投资,一直到一级半、二级市场。全站式打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协同效应。

  最早的时候,我们十几个成员,一半以上是投资团队。现在我们有将近两百个员工,大部分属于职能部门,即为被投企业提供赋能的团队,从人力资源、IT到媒体公关等等。如果没有这样一些职能部门,所谓的赋能就流于空谈。只有真正地投入,才能给被投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投资对象的判断标准

  红杉资本16年来没有改变投资对象的筛选标准。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三个方面,但具体做起来的时候,会发现每一点都很难下判断。

  第一,是对创业者的判断。成功的、伟大的公司背后一定有一个鲜活的优秀创业者的面孔。当一家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时候,给出判断容易。但如何能够在早期比如说在种子期和A轮阶段,就判断出这位创业者是不是下一位王兴或者张一鸣,这永远是一门艺术,很难拿数字去量化。

  第二,是行业的规模有多大。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有“企图心”,但关键是,它得在一个“好”的行业里,只有天空才是它的限制。我们投资时应该关注那些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十几年以前,我们开始研究中国的电商,那时候就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超大行业。但有些行业可能我们在早期未必有这个直觉。另外,还有些行业处在快速演变的过程中,所以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超前思维。

  第三,是商业模式。有些商业模式天然地容易形成竞争壁垒,很快就能把一些后来者挡在外面,从而成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有些则容易同质化,比如传统的制造业,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技术壁垒比较低,你能起量我也能起量,最后就变成价格的竞争。

  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我个人有这么两点心得:第一,长期主义的另一面是抵御短期的诱惑,而人性往往让我们更倾向于寻找短期的利益。今天很多行业很热门,不加选择进行投资的话,短期内也能够赚钱,那我们做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投资人和企业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选择。

  第二,理智诚实很重要,但首先要做到“诚实”,要诚实地去面对自己投资的成败。很多人对已经投资的企业往往会有一种偏爱,会自动忽视一些负面的信息,而且往往这些信息和我们投资人的感性认知是不一样的。

  因此,作为投资人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不要忽悠创业者。当忽悠的动作成为一种习惯,到后来就是在忽悠自己。另外,投资决策如果能够按照事实和数据说话,就能够得出一个更优的分析,这样的理性分析能够让投资人坚持长期主义。

  新生代企业家的共通性

  什么是好的创业方向?“创业公司要做什么”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第一选择。最理想情况下,有两个思考的方向,第一,创业者本身喜欢这件事,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是这件喜欢的事情,本身有足够大的空间。

  我认识张一鸣的时候,对他即将要做的事情也心存疑虑。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具有巨大的风险,没有人做过,他想通过互联网把新闻、故事、图片聚集在一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推送给用户,张一鸣认为这样的产品有它的发展空间。

  当时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他第一次融资的时候,我没进行投资。我们做了很多审慎的调查工作,作为投资人我很理性,我们去拜访了很多他的竞争对手,发现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这个产品,新浪、搜狐、小米、腾讯等等都要做,所以我们合伙人讨论以后,感觉这个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张一鸣这么一家小公司,没有机会。

  作为投资人,我们有时候太聪明了,做了太多理性的思考。所以在他进行A轮融资的时候,我放弃了,而在后来的九个月里,他证明了我们当时的决定是错的。

  我认为王兴、张一鸣、黄峥等新生代企业家,有很多共通性。第一,他们极其专注市场化驱动,都是从某一个产品开始聚焦,然后在这个产品里面做到极致完美。可能他们到一定规模会延展,但显然首先是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然后拥有一个非常市场化的团队。

  第二,他们是长期主义的实践者,而且非常有进取心、企图心。创业者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抱负,就能够成就一个多大的事业。

  第三,他们尊重商业规则,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重塑了很多行业的规则。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此外,尽管有些公司今天还没有走出国门,生意还在国内市场范围以内,但我们认为,今天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国际视野,这种国际视野和思维会为他们在很多商业决策上提供了最后的决策判断依据。

  企业家精神

  彼得·德鲁克曾经阐述过“创造性模仿”的企业战略。回头看,我们会发现携程、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同时期的一批企业,都是这一战略的受益者。这其中隐藏着最根本的企业家精神:洞察以及创新。

  2005年,我们创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时候,就非常看好中国的长期发展潜力。我们投资的许多企业,如美团点评、今日头条、唯品会、大疆创新、贝达药业、华大基因、中通快递、蔚来汽车等等,都已经是其所在领域的创新典范,并长期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的中心,有些公司甚至呈现出领导世界产业格局的实力与潜力。

  创新也可以视为实践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工具,它的驱动力在很多时候源自市场结构的变化与人群的认知变化,这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出现的市场机遇。

  真正卓越的企业往往是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模式,打造和定义一个全新的行业。“第一性原理”既是优秀科学家研究方法论的共同特征,也是成功企业家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马斯克将“第一性原理”阐述得很清楚,这种思维路径往往是科学和商业创造性的根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