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城市更新和再造一直是随着海岸线“生长、蔓延”的。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海口其实包含两座城市——琼州府城和海口老城,前者在明清时代一直是全岛首府,后者则是由外港“海口所”发展而来的。如今“新海南人”活跃的海甸岛是20世纪填海造陆而来的。
海口湾是一道新的风景线。4月,湾畔世纪公园内的云洞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一座一体浇筑的混凝土建筑,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外观看上去像一个大写的“S”,地面、墙面、屋顶连成一条曲线,贯通首层与二层的阶梯式阅读空间直面大海。异形构造、大师加持,还有海边滤镜使它已经提前被相机锁定。事实也确如此,过去两个月,它已吸引大批观光客前往。甚至有不少专门从三亚绕道而来的游客,他们只为一睹这栋被《泰晤士报》称为“2021 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筑作品”。
七月的午后,整个海口进入一种溽热,一种集体性的热带忧郁正在显现。没人愿意出门,连植物也耷拉着脸。云洞图书馆通体的冷冽白灰调、无处不在的孔洞却自带降温效应。在这个公共空间和文化空间较为缺席的城市,云洞图书馆有近万册图书,每天限定400个参观名额。周末的午后,馆内至少1/3的人忘记了相机的存在,捧着书本安静地阅读。
作为海口“海边的驿站”项目的第一站,云洞图书馆刷新了所谓慢一拍的“海口速度”。未来两年时间内,从海口湾到江东新区32公里的海岸线上将会陆续落成16座同样标准的地标性公共驿站,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音乐家坂本龙一的 “声音博物馆”也将是其中之一。目前海岸沿线已有不少在建工地,站在图书馆内那扇椭圆形的大落地窗前远眺,斜对面一座白色建筑的轮廓依稀可辨,空间的具体形态不可知,但石头的大卫像已经隐隐有了形状。
傍晚五六点,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过后,溽热逐渐退去。作为城中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世纪大桥南塔上,早已聚集了一群摄影爱好者,他们在耐心等待日落和夜晚的到来。这里是俯瞰整个海口湾的最佳位置,晚上七点,太阳下山后,复兴城的新建筑群落会准时上演灯光秀。桥下的世纪公园和海滨公园也开始陆续出现附近居民的身影。起初的一两个小黑点慢慢连成一片,散步的、跑步的、骑自行车的都有专门的通道,万绿园码头的水上运动实际运营者“HAVSVIC海湾探索”的负责人卢俊飞正在琢磨第四种可能性——水道。相比三亚的海湾,海口湾因海岛中部五指山、鹦哥岭的阻截,水算不上清澈,浪头也小些,但没人拒绝得了大海的召唤。
在这片海域,有三种与大海亲密接触的途径。一是赶海,它是本地人的乐子,傍晚时分,所有的海鲜也跑出来散步,潮水退后,滩涂和礁石上遍地是扇贝和虾蟹,捡了回来可自烹自食。二是游艇或帆船,这是常见的当地体验项目。而第三种途径则以 “HAVSVIC海湾探索”的体验方式为例。去年六月,卢俊飞所在的公司与万绿园码头合作,面向游客提供冲浪和皮划艇等服务,每次收费几百元不等。卢俊飞借鉴了他在国外玩水上运动的经验,满心想要在这里建造一个水上乐园。
傍晚六点,乘着皮划艇出海,一路向西,途经世纪公园、万绿园到老城,这是经典的西海岸一条线,连绵20多千米。耐心与美景正相关,等待他们的,是一幕幕幻灯片式样的岸上景象以及陆地上见不着的日落,海平面一点点将太阳吞没,绯红和橘黄交替出现,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异景。夜幕低垂,最后一位游客离开后,卢俊飞拉下码头上的电闸,开着一辆手动汽车离开。他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和码头一样,受疫情影响,它也是半歇着的状态。细浪拍打着沿岸,马路上不时有远光灯照射在这片空地上,环绕周围的树影不知不觉就围上一圈又一圈。乐园打烊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