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伦敦,就从查令十字街出发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伦敦,查令十字街,作家
  • 发布时间:2021-11-01 17:04

  一封信,一条街

  1949 年10 月,生活困窘的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看到了一则英国书店的广告。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这家书店写信,希望能够在那里买到绝版的旧书。没想到书店经理弗兰克真的帮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俏皮的美国小姐与谦和的英国绅士在“寻书”的过程当中建立了信任和友谊,两人如家人般亲近。

  可是,直到1968 年弗兰克去世,海莲始终没有凑够旅费来伦敦见他一面。后来,她将他们二十年间的通信结集出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书信集就是著名的《查令十字街84 号》。

  1971 年,海莲终于来到伦敦,当她找到查令十字街84 号时,书店早已倒闭,往事却一幕幕浮上她的心头……这段故事中没有俗套的爱情,只有纯真的知己之情,它远比爱情更隽永、更动人。

  在《查令十字街84 号》的结尾,海莲对前去伦敦旅行的朋友留下了一段嘱托:“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 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良多……”

  几十年来,无数书迷带着海莲的嘱托来到查令十字街84 号,为她完成夙愿。

  令人遗憾的是,查令十字街84 号几经辗转后,已经成了连锁快餐店的地盘,好在外墙上还镶嵌着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写着:查令十字街84 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因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寥寥数语说不尽故事里的温柔、浪漫和感伤,那跨越千山万水的深厚情谊也只能在风中寻觅了。

  人气博物馆:世界文明的缩影

  伦敦是一个喜欢记录过去的城市,你随时可能在大街小巷偶遇一座雕塑、一块铜牌或者一把写着姓名的椅子。当然,若你问我哪里保留的记忆最多,自然是博物馆!无论从规模、藏品数量等任何方面来考量,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城市敢说自己比得过伦敦。

  英国的公立博物馆对观众格外友好,除了每年圣诞节和元旦四天闭馆,其他时间全年无休,每逢周五还会延长开放时间至夜间,堪称博物馆界的“劳模”。

  大英博物馆是伦敦博物馆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它于1759 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其藏品时间跨度长达数百万年,地域覆盖欧亚美非四大洲,可以说地球上每个角落的文明遗存,它都不曾放过——埃及、亚述、苏美尔、阿兹特克、印度、古希腊……光是这些文明的名字就已经让人目不暇接。

  大英博物馆按文明类型划分展厅,埃及法老的石像磅礴震撼;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雕塑优雅迷人;亚述长达百米的《猎狮》浮雕则瞬间把观众带进两河流域的漫漫黄沙里;阿兹特克的绿松石双头蛇则让人坠入神秘与血腥的氛围之中;来自中国的三彩罗汉像,其庄重肃穆的姿势让人立刻忘记了一切嘈杂,满满几大柜子的单色釉瓷器却让我们换上了另一种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瓷器之美。

  大英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竟然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罗塞塔碑,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密码本”。石碑上有三种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埃及的通俗文字和古希腊文字,三段文字记录着同样的内容。十九世纪的法国学者商博良通过对照这三种文字,最终找到了破解象形文字的方法。从此,古埃及文明仿佛重新苏醒过来,人们这才读懂了那些早已隐藏在岁月深处的传奇,深切体会到古老文明的别样魅力。

  在大英博物馆,我们会由衷感叹文明差异带来的绚烂和美好。如果所有的文明只呈现出一种样子,世界该是多么的乏味和无聊!当我们人类总在不断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时,站在博物馆里,我们会发现自己离答案似乎更近了一些。

  伦敦的国家美术馆虽然只有两千三百余幅绘画作品,却享有盛誉,因为这里的每一幅画都来头不小。可惜篇幅有限,实在没办法一一列举,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你听说过的那些大师的名字,在这里都可以找得到,比如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伦勃朗、鲁本斯、普桑、委拉斯开兹、维米尔、莫奈、雷诺阿、凡·高、塞尚……

  国家美术馆里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德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大使们》。画家不厌其烦地刻画着丰富的细节,尤其是两位大使身后桌子上的各种“道具”,涵盖了天文、地理、音乐、算术、几何、文学等门类,展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展现出人类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

  但这幅画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却是画面下方那个乱入的 “怪物”。只有在它的右上方或者左下方用眼角的余光瞥去,才能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这是画家有意用“视觉幻术”与观众打的哑谜。它究竟长什么样子?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等你有机会亲自站在画前再来解密吧!

  泰特美术馆:纯正的英伦范儿

  到了伦敦怎么能不去欣赏原汁原味的英伦范儿艺术呢?不如移步泰特美术馆吧!这里收藏的都是英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十九世纪晚期的作品最吸引人,它们大多取材自英国的文学作品,包括中世纪的骑士传奇、莎士比亚的悲剧、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歌等。故事多数是凄美的爱情悲剧,画面也极其精致华美,人物的神情里总带着一丝神秘和感伤,但同时又那样坚定而决绝,即使面对死亡,也能够平静地歌唱着。这种气质在其他民族的作品中实在不多见——既不像南欧那样明媚热闹,也不像北欧那样清冷寂寥,或许正是独特的气候养成了他们从容淡然的气质。

  她是“最佳代言人”

  走在伦敦街头,你的眼前总是闪过一片片的红色:红色电话亭、红色邮筒、红色双层巴士,还有女王卫兵的红色制服。所以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里,它们总是占据着“C 位”。

  不过,要说英国的最佳“代言人”,却是英国王室,尤其是英国女王。每逢女王生日等重要的纪念日,商店里就会推出许许多多女王形象的人偶。

  想要真正领略女王的风采也不难,比如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也就是女王的生日这天),女王会率领王室成员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与前来围观的公众打招呼。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早早占据白金汉宫广场上的“有利地形”,就一定可以如愿。

  当然,即便看不到女王,白金汉宫的换岗仪式也是伦敦游客们的围观热点。每天上午十一点半,戴着黑熊皮高帽子、身穿红制服的禁卫兵就会前来换岗。骑兵气宇轩昂,仪仗队和军乐队秩序井然,连狗狗也穿着一身鲜艳的“制服”挺胸阔步,尽显王室风范。我们的伦敦之旅也将在这里结束,敬请期待下次的艺术探险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