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农村后进生之我见
- 来源:父母课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感恩,自尊心,闪光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01
摘要:转化农村后进生,是教育教学中一项艰巨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成功地转化后进生呢?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对后进生要施以满腔的爱,在实际中不断探索他们的心理活动及特点,找出真正使他们后进的原因,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就一定会在转差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
由于学校布局调整,边远山区六年级的学生要出来镇中心校就读,近几年我都在教这些来自不同山区学生所组成的班级。在这些从边远山区出来的学生中,后进生的人数非常多。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农村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循循善诱……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教育好这些农村后进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假如对这些后进生不予以重视或是放弃对其的教育,就会形成大量的教育废品,那不仅是教育的失误,而且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转化农村后进生的工作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四大对策对他们实施转化。
一、真心关爱每一位后进生,点燃其感恩之心
农村的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以往得到的温暖太少。由于他们缺点毛病多,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冷落,是在批评、训斥、打骂声中长大的。因此,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粗野孤独。作为班主任教师,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认可的微笑或点头,一个小小的爱抚动作——摸摸学生的头……就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以诚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是可以领会的。记得我刚接手四年级四班时,曾听前任班主任说过这个班的基本情况,知道这个班中有个学生很“个别”。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家十分调皮,不听父母的话,只要他做错事,他父亲就用棒子伺候。因此他的对立情绪很大。在校更是为所欲为,经常故意捣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用真心去感化他。在开学第一节课时,我就对全班同学说:“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我真心地爱你们,愿同学们支持我,帮助我。”在讲话的同时,我特地抚摸了坐在第一排的那个所谓“个别”孩子的头。下课后,我走到那个孩子面前,跟他聊天,那个孩子显得十分惊奇,可还是一声不吭。后来有一天,我正在辅导一位学生做作业,突然发现那个孩子无精打采,趴在桌面上,不一会儿还呕吐了一地。见到这情景,我让几个学生把地打扫干净,自己到办公室拿了一瓶药油,替他擦了并带他到了隔壁的医疗室。看完病后,我用自行车载着他,送他回家。刚到家门口,他父亲看见老师来了,以为他儿子干了什么坏事,刚想拿棒子来。我马上制止,告诉他缘由并心平气和地说:“教育孩子应该先要问清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如沟通、谈话、聊天……)打并不能解决问题。”第二天,我刚到办公室,那个孩子走过来,眼中含泪地说:“老师,昨天您对我的关爱,是我从未体会到的,谢谢您!”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很乖,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父亲也多次打电话来告诉我关于他儿子在家的情况,并对我表示真挚的感谢。
二、要尊重每位后进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尊重农村的后进生是班主任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美国作家爱默森说: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便凌驾于学生之上。记得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亲近学生,处理学生间的大事小事,要讲究民主,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不伤害任何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做错事时,班主任教师不能挖苦学生,要耐心开导,不训斥,不要拿大话威胁恐吓;当学生因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不听话时,不能让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而要和他们倾谈,帮他们找原因;当学生考试成绩赶不上时,我们不能说出“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笨得像猪”。“你是一堆垃圾”等这样的话。因为这样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而且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俗话说得好: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学生也是一个有自尊的人,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要热爱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有一次我去听课,印象最深的是有这样一位教师,当他在每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却温和地说声:“谢谢!”这其实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它却给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很大的鼓舞和欢欣。这句话,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三、信任每个后进生,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正所谓:信任是知心的桥梁。班主任应该要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才能、兴趣、爱好、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意成为一个好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信任对问题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缺点多、毛病多,所以经常被人忽视,瞧不起,丧失了自信。假如班主任能摘掉有色眼镜,相信他们,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他们一定会成为好学生。班中有一个叫小莹的学生。开学初,她曾拿着铅笔在教室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受到我的教育后,她答应改正错误,并自愿将墙壁上的画都擦干净了。可不久,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我特地在班会上询问情况,学生都说是小莹干的,理由是她已有“前科”。的确,不要说学生了,就连我也有点怀疑。可是小莹听后露出一副十分委屈的样子,并不断地说:“我没有画,墙壁上的不是我画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耐心地询问事情的经过并留心地观察了小莹,从她那坚定的眼神中我下定决心,要信任她。于是,我在班会上特地讲了一个“知错能改” 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谁,只要知道自己做错了,并能及时改正,依然是一个好人。下课后,我让小莹单独留下来耐心地对她说:“小莹,老师相信你,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这次没干坏事。”小莹听了,眼泪流了下来。第二天,我发现教室的墙壁变干净了。经过了解,我得知是小莹和几个同学利用课后时间擦干净的。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真凶”,原来是其他年级的学生走进我班教室把墙壁涂花的。我庆幸自己用信任挽回了孩子的自尊。
四、善于挖掘学后进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农村的后进生并非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刀切地看待后进生,要以欣赏的眼光、愉快的心情去看待他们,耐心去帮助他们,善于分析他们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和优点,都要予以肯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上进。今学期我尝试了下列的一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学生是无可救药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要得法。作为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坚持不懈,讲究教育的方法,深入分析后进生形成的真正根源,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用关心、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地去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会找到一把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吴小海、李桂芝.班主任九项技能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