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评价,异质同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来源:父母课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角色分配,合作竞争,引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09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堂更讲究让学生历经知识的探究过程,注重课堂生成,张扬学生个性。为此,我提出“小组分层评价,异质同构的课堂组织形式”。该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前对学生合理分层、分组,分配角色。课中教师的引领是关键。学生小组合作时要明确责任与分工,树立合作竞争的意识。课内要建立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的捆绑评价机制。
在我们的课堂中,依然遗留着传统课堂的许多痕迹: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体现不够。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我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小组分层评价,异质同构的课堂组织形式。
一、合理分层、分组、分配角色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前,需要我们老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同学关系甚至连家庭情况等都要仔细观察了解、分析研究。然后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编排座位。例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四到五层 ( A、B、C、D、E)。在分好层的基础上,再行分组,根据班额的大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最好控制在4- 5 人左右,基本上每小组都含有每层学生一人。 以达到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小组内的角色是动态分配的,通过角色的体验与责任担当,融合了同学的感情,增进了彼此间信任与鼓励,减少了隔阂与冷漠。
二、明确责任与分工, 树立合作竞争的意识
1、合作前学会思考。没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就没有小组讨论的争辩与共鸣。倡导自主学习在前,能避免盲目依赖的浅层次的合作,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学《伯牙绝弦》时,我会在指导学生有节奏和韵味熟读课文后提问: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个性思考: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独自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个性的独立思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源泉,为合作交流注入无边活水。
2、合作中学会交流。我在教学、生活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训练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养成倾听评价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话的重点,面对讨论中的问题,还要学会质疑,反驳和更正。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仿“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小组里照样子互相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在小组学习中孩子们时而争辩,时而沉思,时而高声吟唱,时而闭目联想: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孩子们的思绪在荡漾。这样的合作交流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3、合作时学会竞争。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如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伯牙绝弦》时,我在小组合作学习后顺势安排了一场小组合作成果汇报表演赛。学生们妙语连珠: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徐徐兮若清风!志在明月,皎皎乎若明月!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孩子们暗暗使劲,不甘落后,又互相欣赏鼓励。
4、合作后学会反思。合作的目的是吸取众人智慧,取长补短。合作后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目的。教学《伯牙绝弦》时,在小组汇报演示后,我引导学生反思: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这种表达感受的方法,逐例旁通,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三、教师的引领是关键
课前自学。以教学《伯牙绝弦》为例,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我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要求的课前自学目标:(优生)收集课文相关资料;有节奏,有韵味熟读课文;利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意思。(中等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课文中的故事;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恰当;借助课后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后进生)根据老师划好的节奏读通课文;在同桌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大意。
课中合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由于学习目标的设计不同,所以学生自学的程度就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优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激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碰撞。而后进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促使优生在组内帮助后进生。总之,合学的过程是一个集表达观点、展示答案、互相提问、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等活动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比如《伯牙绝弦》课中的小组学习优生更多的表现为思维的牵引,中等生更多的表现在对灵感的补充和品评,后进生更多的是倾听和品味。
课后评价。当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要带着问题去评价汇报者的表达是否清晰,书写是否规范,结论是否正确等。从而在思考中,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在合作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激励,优秀生乐于助人,在帮助同学解答难点、讨论碰撞等活动中,优生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帮助了同学;中等生乐于参与,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待进生乐于提问,互学、共学使他们发现学习并不枯燥,难点有人帮忙,方法有人指引,增强了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特长生乐于表现,有些特长生,可能成绩并不出色,但他们在绘画、表达、创意展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小组合作、增强了他们崭露头角的表现机会。
四、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建立捆绑评价机制
除了常规性评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应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合作参与面、思维深度、表达感染力,学生的互帮、互教、互学、互评是否有实效,学习目标的达成等。除了组内评价和小组互评外,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小组的整体捆绑评价,也许对于一个优生来说,过多的赞赏和荣誉并不感到惊喜与激励,相反,一个失败教训足以摧毁他学习的意志与动力。然而,对于后进生来说,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小小的荣誉,都能使他兴奋一夜, 激动不已。所以,捆绑评价激励机制,可以让后进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胜利果实,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参与合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优生的耐挫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此来激励学生为小组的荣誉而战。
参考文献:
[1]李英菊,卜宪峰.“异质同构”基元与英语课堂协作式学习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9(15):13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