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深度学习,聚焦核心素养

  • 来源:父母课堂
  •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03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放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数学的核心素养,拥有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将数学融入自己的生活。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机械性的记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任何帮助。在这篇论文中,主要对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从四个方面来阐释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地位、重视课堂评价以及加强错题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把数学知识记得多么透彻,或者是把数学运算算的多么准确,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知识,将数学知识化为数学思维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正处于发展期,如果能够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使他们形成数学思维,将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数学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很大帮助。

  一、理论结合实际,创设现实场景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发展期,如果能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观念,将会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死板的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教学,因为对于数学而言,真正值得学生去理解和记忆的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数学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擦出的火花,所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将具体的生活实际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一个难点所在。针对这个问题,创立一个现实的场景,让学生将自己带入情境中去思考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当学生处于一个情景时,学生会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代入这个场景,从而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

  例如在对《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将学生代入具体的情境中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运动,有没有人注意到在运动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现在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正奔跑在回家的路上,当你到家的时候,你和出发之前的你有什么区别呢?”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自己的答案:呼吸加快、汗流浃背、腰腿酸胀……,然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实际地进行试验,将理论结合实际,来观察学生通过运动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运动前测量自己的脉搏,然后和运动后的脉搏进行对比,以此来发现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对这部分的知识产生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数学渗透进自己的生活。

  二、提高学生地位,加强学生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大都是依据教师的判断和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师教学时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只注重教学的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难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数学知识产生联系,一味地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枯燥的练习,不但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学生着手,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对《测定方向》这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说: “同学们学完了东南西北,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到tom,现在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排列不规则的九只老鼠和一只猫,老鼠是 Jerry,猫是Tom,现在请一位同学蒙着眼睛走上讲台,下面的同学通过东、南、西、北来告诉他Tom 的位置,例如Tom 在你右手的南边,每五位同学组成一组,每一组选出一个人来猜,其他组员告诉他具体位置,哪一组先猜对将会获得老师提供的奖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不但在课堂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将自己代入课堂,真正感受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重视课堂评价,提高学生信心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是重要一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是非观,教师的评价对他们来说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有着强烈的自尊心,需要教师小心呵护,一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做错题目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能一味地对学生采取处罚的手段,而是要通过循循善诱和耐心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点,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尤其不能自其它孩子的面前去批评一位学生,这不但不利于他在班级里和其他学生友好相处,还有很有可能挫伤了孩子的学习自信,使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应该适当的进行调整,对有进步的学生适时地给予夸奖,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进步之处,从而不断加强自己,对表现差的学生要采取“打一棍子给颗糖”的政策,批评与奖励并重,使他们在不断地改变中进步。

  四、加强错题训练,培养核心素养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正是一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书写上正确的华章。这一阶段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很不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纠正,这些纠正一部分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另一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这部分的纠正就包括对错题的关注。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才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建立一个错题本,每天对自己的错题加以回顾和改正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学习方法,不断更新进步、

  结语

  在进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不懈的热情,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六一,张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分析——以“埃及分数”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6):59-61.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3]崔海江.关注核心素养,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河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6(05):49+67.

  [4]董文彬.寻找数学的美与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主题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究[J].中国教师,2016(02):62-6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