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的相关研究

  • 来源:父母课堂
  •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04

  摘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往往会让家长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尤其是很多家长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导致家长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更多地依赖于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发展来说,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教育部门十分注重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以,实行小学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教育策略势在必行。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屡禁不止的校园暴力事件给每个学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受害者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校园暴力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蓄以及没有及时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疏导。而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相对于来说我国的学生心理教育相对落后,并且也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完善的体系。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位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如果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心理状态自然而然也会良好发展。但是由于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甚至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或外出务工。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之间恶劣的关系以及激化的矛盾也会在孩子的心理埋下不安的种子。

  (2)孩子承受过高的学习压力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并且给孩子安排了很多兴趣班、补课班。但是家长本身的能力有限,很难合理安排好孩子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恶劣,甚至恶语相向。有的家长则采取放养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管不顾,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都会消失。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引发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反之,有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全方位的照顾严重影响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

  (3)很多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所以,很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防止学生产生心理影响。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成绩较差的同学,甚至会对学生做出不当的指责。这些不合理的教学行为都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有些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认知

  对于学生来说,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其心理发展情况。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对孩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体现出父母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作用。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和平等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来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并让孩子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或行为上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最不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打骂孩子。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家长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让家长与老师一同解决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尊重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学校都采取提前放学时间、减少课后作业量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却认为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会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家长都会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感受,自行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课后班。这种生怕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的想法,会给孩子附加很多的压力,孩子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课后班时,要根据其实际的学习能力以及客观情况,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安排有针对性的课后班,以达到培养孩子特长的目的。除此之前,教师还要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于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要多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在维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用爱影响学生。

  (三)学校加大师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师资投入并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并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心理教学工作能力。同时,学习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理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进步的工作效果。

  (四)成立家长学校,营造良好环境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家庭教育起首要作用。但是很多家长由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会疑惑,过去就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为什么现在就不可以了?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当下的情况。所以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心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给家长介绍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心理疏导措施,并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孩子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结语

  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性格来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家庭参与其中,并在此发挥主体地位,家庭将会有效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达到家长与学生共同提高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目标。而家庭教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让学生以一个健康阳光的精神面貌不断成长。通过分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提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建议家长转变教育认知;尊重孩子,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建议学校加大师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成立家长学校,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的有序实行,并营造一个家长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处于正常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希望各位教师同仁能通过本文获得一定的教学灵感。

  参考文献:

  [1]任云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

  [2]王文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3).

  [3]李亚君.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26).

  [4]徐雨晴,钱淼华.浅谈生命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7).

  [5]汪小惠.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师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2018(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