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例裙带菜人工繁养成功记实及展望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人工繁养,台湾,裙带菜
  • 发布时间:2022-01-05 12:59

  裙带菜是和昆布同属的海带,属于褐藻植物门、海带目、裙带菜属。在台湾地区普遍用以煮汤或海藻料理,过往都从大陆或韩国输入。

  首例裙带菜人工繁养成功

  有关裙带菜的养殖,日本的研究者约在150 年前开始,当时对海藻养殖最重要的海藻的生活史,比方放出孢子的时期以及放出条件、成长条件等都还不太清楚。随着后来研究并揭开了如何采苗(游孢子采苗)以及确立了如何培育配子体的一套藻类种苗生产方法, 1960 年代在日本各地兴起一股裙带菜养殖之风。同时,日本研发成功的养殖技术传入了韩国和大陆,裙带菜产量随即超过了日本。特别是在大陆北方的辽宁和山东两省,裙带菜生产如雨后春笋般兴盛,其生产量在2019 年便已达到 2023930 吨。

  在自然状态下,10-11 月裙带菜发育至幼芽阶段,12 月到翌年2 月低水温下成长为1-2 米大小的藻体,亦即是孢子体。成长为孢子体的裙带菜开始发育所谓芽株的生殖器官(孢子叶),此时水温上升至3 月时,芽株成熟放出游孢子。放出游孢子的裙带菜到7 月高水温期就会枯死。放出的游孢子经过一段时间在海水中游走,便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小的丝状体(亦称配子体)。这微小的丝状体可分为雌、雄两种配子体。 9 月份水温开始下降时,雄性配子体形成造精器,雌性配子体则形成造卵器,而后各自放出于水中完成受精。 10-11 月时受精卵开始发芽,成长为幼芽。综上,裙带菜的生活史可分为孢子体世代(2n)以及配子体世代(n)两种不同型态的异型世代交代型。裙带菜是一年生的海藻,由裙带菜的生活史得知,可以人为掌控其生存环境条件而完成养殖目的。

  以下就裙带菜养殖作简单的说明,依据裙带菜的生活史,可利用人工采苗游孢子,以及育成配子体技术,完成台湾地区首例裙带菜成功养殖。所谓游孢子采苗,是利用直径约1-2mm 的细丝,把游孢子以手工着生在细丝上的技术,清洗干净的细丝上的孢子叶,经过数小时或顶多一个晚上风干后浸泡在室温(14-20° C)下的海水中,孢子叶很快便会放出游孢子。放出的游孢子在 30 分钟左右就会着生在容器内层,所以迅速把采苗所用的种系置入容器中便于游孢子着生,然后把游孢子着生的种丝移入干净的水槽中,以便在人工可控的光度及温度的水质环境下培育成熟的配子体。关于裙带菜的配子体,有研究者指出在水温25° C 以上会进入休眠状态,停止成长。不过大多数采苗后的种丝置于陆上水槽中育苗,可控水温不超过25° C,至于光度则不必特别予以考量。

  此次参考过去由日本引入的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温度和光度:维持水温 18-20° C,光照期明、暗各12 小时,照度在4000-5000 lux 之下培育配子体,结果配子体成长,顺利育出芽胞体。在此种条件下培育的配子体,到11 月上旬,即成长为1mm 以下的幼芽(芽孢体)。继续再培育3 周至11 月下旬时,幼芽达5-7mm,最大的已成长为1cm。

  从结果可认为上述培育条件对裙带菜配子体的成长、成熟,以及形成幼芽都有正向的效果;对在台湾地区进行裙带菜养殖最关键的种苗生产环节有帮助。

  另外,裙带菜在成长过程中极需充分光照以及营养盐,在人工条件下的室内水槽培育裙带菜幼芽期并让其得到良好的成长有些许困难。还好,在澎湖县水产种苗繁殖场可利用的海水温度已降至20° C 左右的季节,可改为在能充分利用阳光的室外水槽中培养,此时裙带菜已长至5-7cm,尺寸适于进行海面养殖。 不仅是裙带菜,在室内培育的任何海藻移植到实际海面养殖时,其藻体尺寸小于5 cm 以下时容易遭到植食性动物的损害,因此务必考虑到这一点。室外水槽裙带菜养殖的适宜时期为12 月上旬开始,经过1 个月左右,在室外水槽开始培育时约1 cm 的裙带菜幼芽,已长至1.5-2.3 cm ;1 月 12 日时幼芽长至5-7 cm。

  根据1 月12 日的观察,裙带菜的大小已适宜移至海面养殖。实施海面养殖时,得把裙带菜初叶着生的种丝切成每块6-10 cm 的大小,然后把每块隔 30-40 cm 的距离,挟入直径为18mm 之粗绳中,这个距离是考虑到裙带菜生长后的适当距离。挟入裙带菜种丝的粗绳,安置在离海面约30-50 cm 的水深处进行养殖。

  1 月29 日达20-30cm,2 月9 日达50-70cm,此时生殖器官(孢子叶)还未长出来。到3 月份裙带菜显然又成长,3 月9 日测量时已达70cm 以上,而且藻体根部的生殖器官(孢子叶)已形成。

  3 月过半时, 水温逐渐上升至 20° C 上下,藻体尖端部位开始呈现枯萎现象,因此于3 月23 日进行收割。此时藻体长度已达80-100cm,重量达 60g,藻体基部有成熟的生殖器官(孢子叶)。把此孢子叶在遮荫下放置短时间,然后浸入海水中则会放出游孢子。

  综上结果,此番裙带菜的海面养殖约70 天就可收割成果,比诸澎湖县以往养殖紫菜所需的时日更短,相当有利。

  另外,确认了游孢子的放出,有利于证明今后在澎湖县内进行裙带菜种苗生产的可能。如同裙带菜生活史所说明的,裙带菜养殖中最为重要的是种苗生产上游孢子的种丝着生以及配子体的培育。假使无法采收健康的游孢子,其后配子体的培养,乃至种苗生产的进行都必将受到影响。此次养殖实验,证实了芽孢体的形成,并确认了游孢子的放出。从这一些事实,证明了今后在澎湖可利用当地生产的种苗,完成裙带菜的完全养殖,对于发展新的海藻养殖,可寄予厚望。

  裙带菜养殖的展望

  经此次养殖实验,未来实现裙带菜的产业化并非梦想。裙带菜养殖适于水深5-6m 之处、有波浪影响的海域进行养殖。过去被认为不适合海藻养殖的海域,反而适合裙带菜养殖。不像适合在较浅的海域环境养殖的礁膜或紫菜,裙带菜的收成与潮汐的起落无关,随时都可作业。养殖用资材也非常简易,仅靠粗绳即可,可大大节省投资经费。因此,在澎湖发展裙带菜养殖有其利基,值得期待。

  近年来,在食品科学上利用海藻为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最大的理由是海藻含有极具药效的多醣类,其中最显著的是含有褐藻醣胶(Fucoidan)。褐藻醣胶触感滑润,具有抗肿瘤、治疗创伤、免疫赋活、改善脂肪肝等功能。褐藻醣胶富含于海藻、裙带菜等茶褐色的褐藻类。

  在台湾地区作为饮料的褐藻醣胶,不但在便利商店可以找到,在台北市也有专以裙带菜的药理功能为卖点的餐饮店,在那里可以买到种种号称健康食品的褐藻醣胶制品。除了用新鲜的裙带菜制作海藻沙拉外,还有以裙带菜作为海鲜锅的材料。新鲜的裙带菜呈茶褐色,放置在热汤中则呈漂亮的绿色,入口带点苦味,而苦味消失后也呈现美味。以别有新鲜味道的裙带菜为佳饫接待前往澎湖或金门的观光客,相信可予以期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