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邢襄工匠精神特色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的探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教育,邢襄工匠精神,课程体系
  • 发布时间:2022-01-23 13:46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通过深挖根植于邢台本地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基因,开发邢襄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体现邢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笔者从营造邢襄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相互渗透的舆论环境、加强邢襄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优化邢襄工匠精神培育的育人环境,构建具有邢襄工匠精神特色的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总体要求,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技工院校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场域。在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师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真切感悟工匠精神,通过探索发现身边的工匠榜样,积极践行工匠精神,逐步形成工匠精神思想自觉,树立“技能报国”理想,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能工巧匠。

  一、邢台本地传统文化在邢襄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缺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技工院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更缺少对本地传统文化中思政基因资源的挖掘,没有足够重视及支持开展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教育实践活动。

  此外,部分技工院校教师将家国情怀教育同其他学科割裂,教育方式停留在空洞说教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都导致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浮在空中、停在口中,很难接地气,更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技工院校教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命脉,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技工院校教师要注重以学生身边的历史、优秀人物事迹、时代楷模打动人、吸引人、引导人,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更大的家国魅力,借助本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将家国意识深植于心。

  邢台技师学院通过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具有邢襄工匠精神基因的重要标识和核心部分,延伸开发邢襄文化课程,作为德育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进而结合技工院校特点,传承邢襄传统技艺,形成富有邢襄工匠精神特色的系统性课程体系。

  二、开发校本教材,打造邢襄工匠精神传承通识课程

  依据邢襄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开发邢襄工匠精神培育教材,对邢襄工匠精神基因进行提炼和分类,将邢襄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工匠精神新内涵有机融合,带动学生探究家乡的历史、发现身边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深入了解邢襄传统文化中,通过自身专业技艺及作品品质来阐释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用工匠智慧带动技术革新,用创造性劳动促进生产发展的邢襄历史名人和能工巧匠。增强邢台本土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技工院校师生锲而不舍地追求卓越,塑造专注宁静的精神世界,锤炼严谨的工作态度,锻造敢闯敢干的创新品格,厚植强国报国的职业情怀。

  (一)以“巧”为基因

  从精益和创新两方面,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的精致、精巧文化遗存,帮助师生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以及不断革新、勇于创造的职业追求。自古以来,邢襄大地上就有很多杰出的创新楷模,郭守敬和扁鹊就是典型代表。

  (二)以“专”为基因

  从专注和专攻两方面,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的能工巧匠、历代颂扬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推动师生弘扬吃苦耐劳、执着坚韧的精神,培养师生笃定深耕、追求高超技能的品质,培育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专注坚守、匠心为魂”的精神品格。

  专注是工匠最基本的特质,唐代邢台巨鹿高僧一行就是杰出的代表。一行执着专注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以“敬”为基因

  从尊师重教和敬业乐群两方面,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的传统典范,促进师生形成乐于传承、尊重传承的风尚,培育职业敬畏感。

  在邢襄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儿女。全国劳动模范、女省委书记吕玉兰,尊师重教、敬业乐群的邢襄艺术家白寿章都是典型代表。他们锐意进取、自律自省的敬业精神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具体诠释。

  (四)以“人文”为基因

  通过对邢台本土文化中文化传承、科技典范、历史事件等的挖掘,提升师生个人素养,帮助师生寻求文化归属,培养文化自信和技能自信,树立学好技能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

  充分发挥邢襄文化体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熟悉邢襄文化体系,通过身边的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家国社会,弘扬邢襄儿女自强不息的文化品格,培育学生文化归属感和地域自豪感。

  (五)以“信”为基因

  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诚信立身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培养师生诚信为人、质量为本的品质,积淀创新创业所必备的道德品质。诚信为人、质量为本,是创新创业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更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

  邢台市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被誉为诚信的践行者,是工匠精神的标杆。

  (六)以“忠”为基因

  从爱国和爱岗两方面,挖掘邢台本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事例和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典范,培养师生爱国精神,实现“为国育才”“德技双馨”,坚定“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决心、信心,坚持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传统。

  从唐代名臣魏徵、元代名相刘秉忠到现代革命英烈董振堂、冀南暴动领袖刘子厚等,他们都是忠于职守、爱国的典范。

  三、开发传统技艺,开发邢襄传统技艺传承专业课程

  (一)有效拓展专业发展课程资源

  将邢襄传统技能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编写邢襄传统技艺传承教材,建设邢襄传统技艺精品课程,促使专业学习和邢襄传统技艺学习双向推进。

  如邢台技师学院推荐“郝海大师工作室”承接邢台餐饮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工作,配合邢台市政府开发了“邢襄菜系”,既挖掘保护了邢襄非物质文化中的餐饮文化,也为邢台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开发了技艺传承专业课程,丰富了烹饪专业教学内容,还可以以邢襄美食文化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传统技艺”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课程开发

  探索建设邢襄传统技艺慕课,开发邢襄传统技艺精品课,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建设邢襄传统技艺视频课程,开放技工院校教学资源库,构建邢襄传统技艺终身学习平台,满足邢台各类人群自主进行传统技艺学习和传承的需求。

  同时,借助可视化的工艺流程、人物精神风貌和产品品质等,将邢襄工匠精神的载体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感染力、影响力。

  (三)创新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学匠人、习技艺”“访匠人、知精神”“承匠心、展梦想”等实践活动,融入先辈生动鲜活的事迹,让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四、将传统邢襄工匠精神课程纳入思政课程体系

  职业道德是灵魂,专业技能是根本。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技工院校思政课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工匠精神“为国育才”和思政课程“为党育人”是一脉相承的,由此思政课程对于培育工匠精神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是工匠精神的思想积淀。

  (一)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载体,构建

  以邢襄工匠精神为依托的思政课程体系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整合传统邢襄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相关资源,通过追溯邢襄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探究邢襄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将邢襄传统技能传承和现代制造业的诉求有机融合。

  借助丰富多彩的邢襄传统文化及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对邢襄工匠精神学习、思考、实践、感悟,逐步感知其精神内涵,领会其社会价值,从而自觉、自愿地挖掘传统文化,循序渐进地推动完善自身职业素养,最终将塑造邢襄工匠精神、运用专业技能弘扬邢襄文化发展成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二)挖掘邢襄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基因,培育家国情怀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要将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锤炼技能,锻造品格”的教育目标。

  邢台技师学院充分挖掘和开发邢襄传统技能,利用邢襄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基因,培养技工院校师生的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激发师生技能锤炼和文化探索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承担起学好技能、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

  (三)工匠精神培育创新了技工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评价模式,明确了评价指标

  “德技双馨”是检验技工教育改革效果的标准。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满足生产实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既要不断强化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其品行修养、提高其职业素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是相契合的。技工院校要将技能锤炼和品格锻造相结合,以工匠精神培育成效作为考核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遵循。

  参考文献:

  [1]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