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加强中职实践性教学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课程标准,文化课,实践性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1-23 13:51

  摘要:课程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中职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直接造成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行动不力、效果不佳,集中表现为实践性教学的全面缺失,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不高。中职学校要想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开足、开全文化素质课程,在加强专业技能实践的同时强化文化课程实践环节,并依据课程标准有效开展学业测试工作,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中职教育的教学实践,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方面存在以偏概全、看重表面却轻视实质等诸多问题。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准确聚焦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开展,严格将课程标准这根“红线”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切实增强实践性教学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标准可有可无,教学随意性大

  在很多中职教师的心目中,课程标准没有什么地位,可以说可有可无,没有课程标准也可以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学随意性很大。

  (二)文化素质课程开设不全,实践性环节几乎“全失”

  中职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文化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对这些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高、重视度不够,不少人认为中职学生应以学专业课为主、学技能为重,导致出现文化课成为“睡课”的现象。

  另外,文化素质十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艺术,但实际上中职学校并没有开全或没有开足以上课程。比如历史、物理、化学、艺术等课程没有开足开全,且其中的实践性环节和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三)课程标准执行力度不大,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学测)时间安排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执行课程标准的力度不够大,使得在省级层面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什么时间测试什么科目、考核什么内容等。

  二、基于课程标准加强中职实践性教学

  (一)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也是拓展学生素质的依据。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

  中职学校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健全育人机制,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中职学校必须重视课程标准的地位,所有教师必须以标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以标学习、以标考核。课程标准执行得越严,教学质量就会越高。

  (二)开足、开全文化素质课程,强化文化课程实践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内容与发展内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过去人们讲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现在强调职业教育要做到升学和就业兼顾。

  2015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将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愿景付诸现实。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高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正逐步实现。纵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组成,横向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双证融通与普通教育相对接。

  至此,纵向可工可学、横向普职融通的“中国职教体系”基本成形,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专科层次单轨运行的错误认识得到根本性转变。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逐渐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健全,职业教育的层次发生变化。由于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中职教育变成金字塔的塔基,要使中职学生走得更远、更高、更稳,中职学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艺术十科文化素质课程教育。

  很多教师认为文化课主要是教理论的,实践性教学是专业课的事。有的中职学校即使开设了物理、化学课,但没有配套的实验室和实验设施,学生从来没做过实验或做得很少。依据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应建好与文化课相应的实验室,配全相应的实验设备,配齐相应的教师,全面开展实验活动,强化每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去学。

  (三)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安排学测时间

  2016年江苏省启动中职学校学测工作,首先在2014级中职学生中进行,进一步完善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学测,能规范各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各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对江苏省中职教育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还能促进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测试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健全中职教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推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江苏省教育厅将中等职业教育学测工作安排在第五学期的期中进行。按照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第五学期都要结束。由于各科学测均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进行,教师就要压缩第五学期期中之后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将其调整到前半个学期来上。这打乱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进度的安排,该学期专业课程的教学节奏随之受到较大影响。

  学测时间与专业课程教学实际完成时间不符。有些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与CAD,在第二学期就已经结束,机械基础在第四学期也已结束,为了在第五学期期中进行学测,需要在第五学期增加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的复习时间,继而要压缩原计划的专业课程授课时间。这使得第五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如果能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专业课程的学测,在第五学期末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测,就不会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技能学测的时间安排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时间安排不协调。到了第五学期教师要专门抽出1至2周强化训练,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因此,可以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技能学测项目作为本专业的长项,贯穿整个中职教育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如机械CAD、钳工、数车、数铣等技能训练。同时,技能学测的内容需要完善。如数控车、铣不能仅仅用仿真软件代替实际操作,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测试。

  从技能学测的结果看,部分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较差,反映出学生的基础技能不扎实。因此,要把基础技能项目作为长项踏实做好,中职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把优质教学资源、大部分教师精力都放在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易获得名气的项目上。

  另外,技能学测采用了证书与学测成绩转换的形式,这种以证代考模式应予以推广。

  (四)应用多种方式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1.“做学”课堂

  专业技能课程可以按照“岗课对接、工作导向、项目实施、做学合一”的基本要求,探索构建“做学”课堂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体验尝试

  通过体验尝试教学,中职学生能更好地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尝试中训练技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提升素养,在创新中提高品质。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线上教学阶段,技能教学能充分发挥线上视频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重点学习,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只通过线上的视频教学,学生还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学生要掌握专业技能,必须参加线下教学,到现场、到车间“真刀实枪”地去做、去实践。

  三、基于课程标准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精神、新要求,依据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更高水平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课程标准按照高中阶段的共性要求,立足中职教育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独特思政育人价值,凝练中职教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职学校应依据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各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学情特点,确定学业质量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育人目的,为中职教育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终结性考核等提供依据,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多方的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和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N].中国教育报,2019-10-22.

  [2]周乐山,苏娅.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的应对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6(36).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