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化教育的策略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活化;,学会认知,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3 15:25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幼儿教育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生活化十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实际,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实际来进行调整与完善,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最早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出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深刻理解生活和知识以及生活和教育相互之间的关系。幼儿时期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时期,其对事物的认知是以直观感性的形式获得的,所以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施教的方法和思路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成长规律和特性。幼儿生活化教育是指借助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其主动探究周围的事物,并且在真实的情境中多元感知、亲身体验,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1、以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为教具,使幼儿学会认知
儿童阶段的特征是活泼好动、有比较强的好奇心,认知、理解能力都还有所欠缺,且生活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在生活、学习时,都会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力,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幼儿熟悉的物品进行引导和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
例如,在让幼儿认识数字1、2、3、4、5的时候,幼儿对数字等理论化的东西不太敏感,就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挂东西",还可以用钟表上的数字、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孩子认知。不仅可以让他们快速记住数字,感知数字的递变,还能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容易理解和运用。"购物需要多少钱?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问题,都会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另外,我们可以让幼儿触摸和观察讲台、课桌、床、电视机等物品,使他们从熟悉学校和家庭事物开始,认识五彩斑斓的世界。
2、提升生活能力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所涉及的活动更加注重的是形式,却忽视了体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环节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吃饭、睡觉等细节当中培养其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在午休后应该引导幼儿学习叠被子,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能力的培养当中,幼儿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教师应该提升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再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技能。
3、开展游戏教学
幼儿特别活泼好动,有些孩子无法安静地待一节课,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教学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形式。教师应该对当前游戏形式加以创新,引入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在玩中学。在游戏的每一个关卡设置生活化问题,将幼儿的生活化教育融入游戏问题的解决当中,防止幼儿在学习中出现无聊与乏味的情绪,也增加了学习的挑战,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实效性。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更应该参与到游戏的整个过程当中,幼儿的向师性比较明显,教师的积极参与能够直接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过程中又因为不断的模仿,从而能达到教学的。
4、一日活动的内容整合
幼儿于幼儿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教育所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2]。真实的生活事件最适合被当作课堂素材使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将生活化的教育策略引进幼儿园教学,则教师也应时刻注重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切实抓住一切有利于展开幼儿教育的机会,诸如幼儿园早晨的入园、早教、游戏、活动、午餐以及午睡等时机,通过帮助幼儿梳理这些零散的生活经验,并促使其逐步完整化、系统化,其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必将大有助益。
5、依托环境,使生活化课程呈现开放性
5.1让家长走进课程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参与者也主要是教师和孩子,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同样重要,它能为幼儿园教育增添更多的生活化味道,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巩固所学的机会。对此,作为因而教师,其应积极邀请家长到校与孩子们开展亲子游戏,如此一来,既能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点滴成长,又能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近,同时家庭教育的参与也能够不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让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5.2让课程走入社会
儿童的成长健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社区作为儿童生活最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其与儿童成长之间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当然,社区丰富的资源与设施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许多的有利条件。对此,教师的教育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让孩子们走出教师,将欢乐带来周围社区的居民,如此一来,既能让孩子们接触到健康、文明的社会,从而学习到我国传统的文化礼仪,有能开拓幼儿的生活事业,这对幼儿日后的发展而言,无疑将大有助益。
6、家校联合促进幼儿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中明确提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且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有效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让幼儿能够获得快乐的童年生活,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家长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除了学校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家里,很多认识也是来自于家长。所以教师在进行幼儿生活化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将家长也引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之中,让幼儿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小任务,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不仅增进亲子感情,同时让幼儿与家长能够在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中得到发展,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意识,让幼儿处处都能够有学习的情境。为此,在幼儿教育生活化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家长的参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幼儿教育活动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是渗透新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生活化教育策略旨在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成长和进步。生活化教育策略为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思路,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模式,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参考文献:
[1]李菲,张慧琪.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4):155-156,159-160.
[2]张静,王海金.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家教世界,2013,22(20):1143-1145,1147-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