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遇到中国面孔,老外喜欢大喊“Kungfu!”,
功夫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这称呼带着敬佩和赞许。功夫是对武术,以及各种搏斗技巧的统称。但在我的理解中,功夫还应该是武术的升华,不仅是御敌健身所用,还是经过筋骨的锤炼,上升到心智与意志的磨练,进而达到一种超然的生命境界。
我出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在历史上这里出现过多位武进士、武举人。或许沧州人天生就带有尚武的基因,我也不例外地从童年开始随祖辈练习武术,武术的一招一式至今还印在脑海里。童年时的那部电影《少林寺》,让千百万少年把嵩山少林寺奉为自己神往的圣地,那时的我每天也是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假想着自己是个武功盖世的高手,可以除暴安良。
年过而立,武术逐渐被我放下,相机被我拿起。多年前,机缘巧合,在新疆罗布泊无人区我结识了两位少林寺的武僧,后来我们交往甚多,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让我对少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几年来,我多次拜访少林寺,感受佛学之神妙的同时,还拍摄了许多僧人修行和生活的场景。
最初的拍摄还是停留在模仿、猎奇,为创作而创作的状态,多流于表面的形式,而缺乏对功夫的深层挖掘,也少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和表达。
如果想拍摄好、表现好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它、懂得它。读书,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历史、佛学等相关书籍资料都成为我日常的教科书。几年的学习和向高僧的讨教,我逐渐领会和感悟到佛学与生命的诸多道理。或许是我的真诚和勤奋,让僧人们接纳了我并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从生活到拍摄都给与了我很多帮助。有了这样方便的拍摄条件,让我的拍摄更加自如,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果拍不好会愧对诸位。
随着对武僧及功夫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我确定了以记录武僧日常生活、习武、禅坐、重大节日及重要活动等为主线的拍摄内容。每次拍摄出发之前,我都反复揣摩以往拍摄的照片,找出不足和缺失的内容,我会逐项记在本子上,还把一些构思的画面勾勒下来。在拍摄现场,我常常得到武僧师傅们给与的拍摄建议,他们也非常热情地配合拍摄,一招一式很是入镜。即使是这样,我还常常感觉没能得到我想要的效果,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停止创作,回到房间听听音乐、品茶读书冥想。艺术创作是可遇不可求的,没有感觉就暂时放下,待有了强烈的拍摄冲动时,我再约师傅们到拍摄地集合。有人说,摄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加之我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越要求完美,越感到自己作品总有欠缺,有时为了几个经典的功夫动作,我会一遍又一遍地拍上一天。
在表现手法上,我尝试着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这样就契合了我所理解的功夫应该是内外兼修、动静相宜。写实,招招真切;写意,如诗似风。在虚实交替叠加中,感受这不可捉摸的功夫。除了有代表性意义的少林寺,我还去了很多地方拍摄与功夫相关的题材,我感觉虽然各地武僧不同,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有所差异,但是他们对功夫的态度和精神都是相同的。
多年的拍摄实践,我尝试过很多不同题材,但对“功夫”的拍摄始终没有放弃,或许它将是我毕生不变的拍摄主题。我认为功夫不仅是筋骨皮肉的锤炼,更多的是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如同我们的摄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