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眼里的浮世绘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调解员,浮世绘,社会
  • 发布时间:2022-02-27 21:44

  我做调解员并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赢得别人的肯定,而是在别人质疑我的时候,我能有底气告诉他们,我是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事的。能长期做有价值的事,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3000元。”

  “你挣这么少就给人家发520元的红包?那你有没有给自己的老婆发过红包?”

  “没有。”

  “为什么对别人大方,对自己老婆这么抠门?”

  一番考问过后,坐在调解间的男子顿时哑口无言。

  作为杭州的一档法治调解类电视节目《和事佬》的调解员,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志震正在为一起离婚案件的两位当事人进行调解。

  在这起婚姻中,由于夫妻两人性格不合,生活中发生多次争吵,渐渐地,男方觉得压抑、心累,于是开始和外面的女生频繁接触、聊天、搞暧昧,让两人走到了离婚的地步。看到妻子坚决离婚的态度,男方开始有些后悔。他想到,如果真的离婚了,家中两个孩子又要怎么办?他试图在这档节目中寻求帮助,挽回这段婚姻……

  对于出轨这种“渣男”行为,大多数人在情感上是出离愤怒的,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提问:“自己犯了错还想求复合”“你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原谅的……”家长里短的矛盾,经常解决着解决着又绕回到原点,很容易让调解员不知所措。然而越是难以解决的生活琐事,钱志震越是觉得有办法解决。在他看来,调解员首先需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和清醒,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事人表述的每个场景中捕捉到关键细节,找到痛点,而只有找到痛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调解对于当事人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亲子关系是调解的重要议题

  钱志震作为电视调解员已经有8个年头了。多年的沉淀,“调解员”已经成为钱志震的另一标签。一年52周,每周8小时。光是近3年,钱志震就做了170多起调解,亲子关系引发的误解和矛盾最为常见,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4岁的儿子偷偷领证,杭州妈妈急得失眠》这期节目。

  故事并不复杂,24岁的男孩不顾母亲的反对从家里搬出去和女朋友同居,期间不仅不回母亲电话和微信,还偷偷领了结婚证。得知消息后的男孩母亲刘阿姨十分着急,她找到了节目组,希望让儿子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接到诉求时,钱志震以为是母子之间出现了情感问题,到了调解现场以后,他才发现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刘阿姨一些偏执的想法和观念。他举例说道:“男孩在外租房时买了一张便宜的小床,结果不小心就把床梁睡断了。刘阿姨认为女方风水不好,竟能让儿子睡断一张床。而在了解到女方是离异家庭时,刘阿姨更是反对这桩婚事。”据了解,男孩虽然年纪轻轻,却有一定的担当。离开家庭后,他拒绝了家里所有的资助,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早日实现经济独立。事发时,男孩和女孩两人过得很幸福。对此,钱志震分析道,这是一件典型的父母与孩子对抗的事件,母亲想让成年的儿子像小时候一样听自己的话,可儿子却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已为人父母,十分理解刘阿姨的诉求。但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也有自我选择的权力。我希望年轻人在看这一起调解的时候,多关注一下父母的心情,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有局限,我们应当换位思考,去理解父母的心情。”钱志震说道。

  还有一起《“茧居”十年怎“破茧”》的节目,钱志震也难以忘怀。十年前,一个大四的小伙子决定辍学。回到家以后,小伙子也没找工作,每天都在家上网,基本不出门。起初两年,父母还能够接受,但是十年过去了,父母心里除了着急,更多的是担忧。钱志震记得,当时在调解时,他和小伙子始终隔着一扇门对话,他在门外,小伙子在屋内,还反复强调:“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挺好的,我不需要父母过于操心。”

  钱志震分析道,小伙子的反应能力、思辨能力都没有问题,主要还是和心态有关,“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社会是有一定恐惧和压力的。他们觉得职场不够友好,收入达不到预期,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没有信心,因此可能选择拒绝面对社会,选择逃避。这个小伙子的行为稍显极端,一躲就是十年。如果没有一股力量让他看到希望,可能会一直愿意躲着”。

  “这个社会是共生的,我们要给予每个处在困境中的年轻人多些理解,与其指责和谩骂,不如去思考社会应该怎样更多地去帮助年轻人,比如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外,钱志震认为,这位小伙子十年来完全依靠父母,他在承担责任这方面也是有问题的,成年人的生活不可能总建立在别人对你的奉献或痛苦之上。

  “亲子关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议题。当事人法律知识不够,解决问题的智慧不够,方法不够,途径不够,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调解员可以帮助的点。”钱志震说道。

  调解是妥协的艺术

  电视荧幕之外,钱志震是一名知识产权律师。两个身份虽然都是和法律相关,但给他带来的体验完全不同。在他看来,诉讼是律师在合乎职业操守的范围内,用尽所有方法去打赢这个官司,为委托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调解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它的目的在于实现共赢。

  “调解讲求双方达成意见一致。调解过程中,只要其中一方选择离开,调解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在调解开始前,我会先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平衡所有当事人的情况,不把矛盾推向极端。不管每一个人的立场如何,他都需要被理解,这是人共性的需要。双方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再指出关键问题。”钱志震说道。

  八年的调解员经历,让钱志震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节目后,有当事人会通过编导向他表示感谢,更多的人则是看到电视节目后,找他做法律咨询。除了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钱志震表示自己也免不了受到质疑。尤其是经过网络的发酵,这样的质疑更为致命。

  2019年10月,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女员工意外去世,女员工的父母向女儿原所在公司索赔41万元为儿子买房,被公司拒绝。双方争执不下,直到节目组调解后,才达成和解。最终,公司向女孩父母总计补偿16万余元。

  可没想到的是,节目播出后便火速上了热搜,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不少网友对女员工父母和该期节目调解员表示不满,认为“女子父母重男轻女”“节目组和稀泥调解”,更觉得这名女员工就是“现实版樊胜美”。

  对此,钱志震解释,赔偿方案是双方同意的结果。而对于网络掀起的争议,他表示理解,同时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根据片面的信息去评价和指责当事人,作为一名调解员,应当要尽力去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他也表示,并非每次调解结果都能实现共赢,“如果几个回合之后,调解不了,我一般会建议当事人走法律诉讼等其他途径”。

  调解是对所学所长的最好淬炼

  钱志震成为一名调解员并非偶然。八年前,正值不惑之年的他试图寻求多元化发展,继续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他常常思考,既然我有这个经历阅历和法律知识,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他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参与电视调解节目是其中一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执业经历是另一突破。2021年4月,钱志震开通了自己的B站账号,收获了5万多名粉丝。在他的主页里,网友常常会针对他的某个观点打起口水战,但他不会亲自回复网友的评论,“我时常要管住我的嘴,提醒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给大家留些面子”,他笑着说道。

  有人问:在那么吵的现场,那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调解,你图什么?对钱志震来说,电视调解节目相当于田野调查——一种社会观察,他能通过这些求助深入了解到中国最大多数的普通人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是什么,“通过这么多年做节目的经历,我仿佛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这些对我从事律师职业、代理案件也是颇有益处的。只有我们把他们的问题顺利解决了,他们的人生才能迈入了新阶段。当他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钱志震说道。

  调解是无偿的,是公益的行为。钱志震说,做调解员是很消耗精力的一件事,他常自嘲,如果把做调解员的时间拿来做业务,那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但这是任何物质生活都不能比拟的满足感。“我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技巧,都是真正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同时让我的所学所长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淬炼。其实,我做调解员并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赢得别人的肯定,而是在别人质疑我的时候,我能有底气告诉他们,我是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事的。能长期做有价值的事,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