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来了

  一周又过去了,咱们的App能用了吗?”自从阅览室建了一个“监工”群,便时常收到来自“创始读者”的亲切问候,尤其是在美好的周五晚上。

  “创始读者”是谁?上期专栏结束时讲到,2021年12月16日,我们对外发布了轻芒倒闭的消息,也向大家介绍了新项目“阅览室”。我们同时开启了“创始读者”门卡的预售:没有介绍任何产品细节,读者朋友花费800元,就可以成为我们还没有上线的产品的终身会员,也就是“创始读者”。而如果你一次购买两张或更多“门卡”,就可以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日常工作过程会对你开放,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文档和工作进度、参与讨论……这个“监工”群,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不熟悉我们的话……这个销售计划听起来是不是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们其实也这么觉得,根本不认为会卖出多少。一切准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反正一天也卖不了几张”,虽然定了预售100万元的目标,又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目标竟然有完成的可能性—预售网站上的支付功能只是嵌了一个表单,也没有设定预售结束的时间。下午4点,我看了一下报表突然发现大事不妙,100万元的目标快达到了。尽管可以销售更多,但对自己、对别人都要诚实。我们决定停止销售,手忙脚乱改网页才成功关掉支付功能,最后还是多卖了20多张。

  因为之前觉得一天卖不了几张,原本的计划是一一联系用户、手工对账,没有想到一下子一千多个订单涌进来,周梦婷做了两个通宵才完成订单核对。

  “预售”是我在一开始筹备“阅览室”时就想做的事情。一方面,我们真的需要这笔钱。上一篇专栏讲到的决定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前我的种种“纠结”,主要还是担心怎么赚到能养活自己的钱。100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定的?我们粗略估计要完成计划中几个主要功能的开发,大约需要4个月;按照我们正常的运营费用,4个月的成本大概是这么多。

  另一方面,我心里也一直有个声音在说,它应该是公共的。我做这件事情的原动力,也是因为认为它对社会应该有好处。我对Wikipedia、Mozilla等互联网上的非盈利组织一直很感兴趣,也想效仿它们,尝试用更公共的方式来做这个项目,找到更多想出力的人和我们一起。预售门卡,请“创始读者”直接参与我们的工作,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我们也邀请了一些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在专业上也受尊敬的朋友,组成我们的“社区委员会”,将许多决策权交给了他们。

  过去我经营商业公司,知道如何开董事会、和投资人及员工沟通。现在,公众成了我们的“持份者”,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方式,比如不再有“内部”工作文档的概念,对我来说也是新的体验。创始读者中,有的人是单纯支持我们,付款后再没出现过;有的人积极地催活儿;有的人会把自己当成用户,认真地在文档里写想法;还有一些人也是从业者,希望来学习我们的工作方法;还有来交朋友的。

  对于我来说,他们是同路人。对于支持我们的朋友,说多少感谢都不为过。我们也知道,很多人不是因为具体我们要做什么事情而购买。没有预见销售目标会这么快达到,是这次“预售”在技术上最大的失误,但也给我很大触动。给我们最多信心的不是达到了预售目标,而是真的能看到有这么多朋友,觉得“认真阅读”是重要的,也信任我们,愿意在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给我们一笔不算很少的钱,支持我们做这件事情。知道有人与你同路—而且还不少,就是我们很大的荣幸了。

  为了庆祝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们3个人去萃华楼吃了一只烤鸭,并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新的一年到来了。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阅览室的全部同事总计5人相聚一堂,举行了开工仪式。在开工仪式上,我们讨论了团队的价值观,决定应该用什么工具开始工作。

  然后,我们就停工了。

  为什么?因为2021年欠的大事还没有做完:读库App。这是我们承接的一个定制设计研发项目,俗称外包。软件工程项目要准时发布,似乎比登月更难。但不能再拖了,读库App的会员卡已经印好,正等着和《读库》2022年第一期一起寄给全国各地的订户们。我们必须保证大家收到书的时候,能顺利下载、打开App。

  所以,1月初,我们还是决定先把精力投入到读库App上线前的冲刺中。

  做一个App能有多难呢?我原来也觉得不难。第一次走进读库的办公室,是2021年4月。除了见到老六,意料之外还发现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东东枪老师。当时东东枪老师说希望能在9月完成开发。我当时说,两个月的时间绝对够了。可一下子,大半年过去了。

  其实遇到读库,我非常感激。一方面是为了团队的生存,尤其是自己的产品被下线后。另一方面,作为十多年的老读者,能为读库做一个App,把这几年积累下来的许多想法淋漓尽致地体现,对我来说也是很开心的事情。读库的老师们也信任我们,给了充足的预算和发挥空间来让我们施展。

  如果把一个内容产品比作高级餐厅的一道菜,“产品”的部分像是餐盘,“内容”则是上面的菜肴。智能手机App虽然已经出现十多年了,懂“做菜”的人还是对这个“盘子”很不熟悉。我们擅长设计、制作这个“盘子”。2015年,我和范怀宇就开始探索技术方案,如何更容易地为每道“菜”设计并制作出属于它们的、独一无二的“盘子”。轻芒的上一代产品,不少想法就是基于此。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和合理的商业模式。等到即将放弃的时候,才遇到了读库。

  大家对这个项目的要求很高。完成各种前期讨论开始动手,已经到8月了。我花了一周时间学习InDesign,重新排了大约10册《读库》。把文字排得优雅漂亮只是基本功,大家还希望能对阅读体验做更大的创新。一般的内容平台产品,对所要呈现的内容是没有办法未卜先知的,要尽量满足不同内容的共性,只能做得很普通。但在读库App中,我们知道自己即将盛放什么菜肴,可以和编辑团队紧密合作,针对每道菜来设计盘子。由于我们自己不会“做菜”,有些想法之前在自己的产品里没有实现好,在这个项目中有机会和读库的编辑团队紧密合作,思路一下子不太一样。比如,读库的老师们希望读者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再次阅读时能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接触到相关的音、视频等等。类似的功能其实我们之前也有,在做读库App时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后来被称为“加料”的功能,配上读库的编辑和作者准备的内容,效果一下子很不一样。

  读库App大部分的设计工作是我自己动手做的。一开始我还不太好意思,怕别人觉得我们团队实力不够强大,经常还要假装说“这个改动我回去让我们的设计师做一下”,读库的老师们没有拆穿我,其实人家清楚得很。东东枪老师有一次关心我,“你忙忙碌碌做这些事情,看起来也赚不到什么钱,为什么?”我顺口说,“是呀钱早就赚够了呀”……这句话被写到了读库公众号上,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后面我说的是,我真的挺喜欢做这个项目的。

  到最后两个月,我设立的项目管理流程完全崩溃,两个团队每天盯着各种细节不断调整,任务管理系统中的“任务”数量从最初的一两百个增加到最后的几千个,都是计划外的工作,一度完全无法收敛。直到某天早上打开App的时候,发现读库的编辑老师已经将正式发布的文章上传到了App……突然就有了一种画龙点睛的感觉,我们这个漂亮的盘子,和放上去的菜肴,可真的是天作之合呢。将内容和产品结合在一起,真的会不一样。

  等到物流开始发货,我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读库”,看看用户的“开箱”和表扬,看到人们对阅读的喜爱和愿意付出的支持,也会有更多信心。隔了几天,我也收到了顺丰寄来的读库会员卡,和App界面放在一起,漂漂亮亮地拍了照片。

  不过,我们还是不打算接类似工作了。并不是因为读库不好,而是因为读库太好了,很难再遇到类似的客户。对于我们来说,做自己的App和做别人的App花费的心血也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以杀鸡用牛刀的态度来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子,很难为了生存接一些不是那么好的项目。

  有了和读库合作的经验,我们对于能交付出色的阅读产品更有信心了。更高兴的,也是知道了有人与你同路。随着对读库如何运作有了更多了解,感受到做互联网产品久了,也容易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奴役。比如,和互联网平台产品不同,其实不需要服务很多的用户,我们也可以生存得很好。

  读库App发布之后,年前最后一周,阅览室App的设计研发工作在创始读者们的百般催促下全面启动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