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在压力中一往无前”。(符合题目的“情境”要求———主题班会发言。)
一段时间以来,“内卷”和“躺平”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流行。它们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却不约而同地流露出现代人面对巨大生活压力的无奈。作为高中生,我相信各位也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顶住学习中的压力,如何在压力下一路前行,又如何在负重与减重之间觅得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呢?(利用网络热词引出讨论的话题,且内容涉及听众的生活情境———学习,能够有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不得不说,这个开场十分成功。)首先,我们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这绝不只是由于攀比和焦虑而进行的“内卷”。别人对我们造成的压力,归根结底来源于我们自身的胜负欲。负重前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满足。但是,学会适时放下重担,同样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一定要揪着压力不放呢?(明确奋斗的目的是“实现自我满足”,压力的根源是“自身的胜负欲”,容易引起听众共鸣,又为下文谈合理减压进行铺垫。)
小提琴的弓在演奏时绷紧,平时则要将其调松,否则琴弓就会逐渐变得松垮,影响演奏时的音色。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始终全力冲刺的人一定难以坚持到最后。在负重攀登之余,偶尔停下脚步、卸下重压,正是为了让自己的力量不被漫漫长路拖垮。作家刘心武每日安排一定的时间写作,留下充裕的时间休息。他十分重视与家人团聚的晚餐时刻,在团圆的气氛中获得坚持工作的动力甚至写作的灵感。只有注重生活的调剂,我们才能在学习时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比起一味负重狂奔,学会在压力中脱身片刻,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让说理更加有力。)
然而,放下压力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减重蓄力是为了重新负重行进。倘若把握不好负重和减重之间的平衡,我们可能会面临失去抗压能力的危险。南宋初期,面对国仇家恨和气焰嚣张的金兵,尚有赵鼎、李纲等中兴名臣挺身而出;待到后来,偏安一隅的风气盛行,南宋便难免于灭亡的结局了。国家如此,个人又何尝不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一时的减重可以让我们恢复元气,但毫无压力的生活也会消磨我们的意志。所以,对我们来说,压力也是必要的,它是我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追梦路上的进身之阶。(强调压力的必要性,避免给读者造成支持“躺平”的错觉,理性又辩证。)
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讲求中庸之道,这对于我们应对压力、处理好负重与减重的关系,是很有启示意义的。过度的“内卷化”会压垮我们,单纯的“躺平”亦会使我们荒废人生。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平衡好负重与减重的关系,我们才能在拼搏路上一往无前且乐在其中。一路风尘,有栈桥,有长亭,才是完整的风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