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野生动物的生存之道(上)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城市,野生动物,生存
  • 发布时间:2022-04-01 12:50

  伴人种——

  “我们终于学会与人类共同生活啦!”

  第一类野生动物是对人类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在生态学中,它们被称为伴人种。这些物种已经高度适应了人类环境,擅长从人类环境中获取各种食物资源——无论是绿化植被、果蔬作物,还是食物碎屑、垃圾残渣都是它们的食物。这类动物对人类环境的依赖度颇高,喜欢出没于人类的社区,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城市区域反而数量有限。常人眼中最熟悉的鸟类——麻雀就是其中的代表,无论是中国的树麻雀还是欧洲的家麻雀均是如此。

  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城市数量颇多的白头鹎也基本上成为伴人物种。而久居北美城镇的浣熊、日本城市中的乌鸦也属于这种类型。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密度可能还没有城市里的高。当然,啮齿类中的多种家鼠、昆虫中的多种蟑螂也是著名的伴人物种。它们的分布范围甚至会伴随着人类城市和道路的发展一路拓展至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无法到达的地理位置。

  机会主义者——

  “人类?敬而远之更安全!

  第二类野生动物属于机会主义者,它们能够利用人类环境来提高获取生存资源的效率,通常会为了觅食进入人类社区,但并不固定生活在人类所营造的环境中。在城市中,它们更倾向于生活在人为干扰较少的生境中,并会与人类保持着合适的安全距离。例如许多常见的城市鸟类——乌鸫、珠颈斑鸠、喜鹊等林鸟可以归为这一类,城市对它们而言是一种充满机会的生境。

  当林鸟在园林中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态位时,白天活动的鹰隼和夜晚出击的猫头鹰,依旧像在自然世界中一样,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伺机在城市丛林中捕猎。

  在哺乳动物中,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松鼠等啮齿动物、刺猬等食虫动物,也将机会主义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各种食物,它们当然不会放弃,而来自人类世界的食物残渣,乃至用来投喂流浪动物的宠物粮,它们也来者不拒。诸如中国城市中的黄鼬、欧洲城市中的赤狐、北美城市中的郊狼这样的中小体形食肉动物,也会在捕食自然界中的猎物的同时,偷偷寻觅可以获取的人类食物。毕竟,城市中相对丰富且容易获得的食物资源对许多野生动物充满了吸引力。这些机会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城市生活,但并不像伴人种那样过分亲人。

  适应者——

  “我要在城市里找到绿洲!

  第三类野生动物是城市环境的适应者。许多野生动物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对人类环境并不抱有特别的倾向性。人类所营造的环境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一样,只是它们经过自然选择后所适应的栖息地而已,只是这些新的栖息地和大自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适应后的野生动物能够利用人造环境中的各种元素获取食物、水和隐蔽场所。所以,城市中更贴近自然的环境成了它们的首选,城市中那些植被营造良好、历史悠久的公园绿地林地,以及部分水质尚可接受的水系等是它们的主要家园。这一点,无论对于鸟类、哺乳动物,还是两栖爬行动物,乃至水生动物以及更多无脊椎动物都适用。对于如今在国内越来越普及的观鸟等自然观察活动来说,这样的环境也是城市中最佳的自然体验区。

  此外,对于迁徙鸟类而言,许多夏候鸟和冬候鸟来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处在它们迁徙的必经路线上,它们能在这里找寻到合适的繁殖或越冬生境。春夏时节出现在北京天坛的雨燕,冬季出现在上海外滩的银鸥,它们都是特定季节的城市环境适应者。

  路人甲——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第四类野生动物则只是城市的短暂路过者,大多数过境候鸟就属于这一类。

  在城市已经遍布地球的当今世界,鸟类早已无法回避迁徙路线上的人类聚居地。进入城市也许意味着危机四伏,但同样也充满机遇。对于迁徙鸟类而言,完成迁徙之旅顺利返回繁殖地或越冬地是最终目标。当它们不得不路过城市时,选择合适的生境短暂停留,顺利获取足够的食物,然后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迁徙之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时候,在危险系数不高的情况下,这些迁徙鸟类甚至不会回避与人类的近距离接触,有时表现得比城市中许多留鸟还亲人。相信经常观鸟的朋友会对这种现象有所体会,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一些旅鸟甚至会乐于接受人类的投喂,从而成为不道德拍摄现象的主要受害者。每年迁徙季节,在我国著名观鸟地点——上海南汇东滩,被众多所谓的“摄影师”大肆围堵诱拍的仙八色鸫、寿带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