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市场开始博物馆化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摄影,艺术,市场
  • 发布时间:2022-04-29 14:31

  二战前后,摄影与当下社会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人们普遍感受到摄影这一媒介的感染力与传播力。20世纪60年代晚期,无论是历史经典还是当代摄影,在美术馆、画廊及市场中的占比曲线不断上扬,深受艺术界推崇的“卡塞尔文献展”与“巴塞尔艺术展”等展览也纷纷向摄影敞开大门。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创办了专为摄影而设的艺术节,影响力延续至今。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评论者在文章中将摄影纳入重要的艺术新趋势,摄影在艺术领域各个环节、不同层面获得空前关注。评论家A.D.柯曼在他的文章The Fox Talbots Were Iffy中将这一时期称为“摄影潮”(Photo Boom)。

  (一)

  “摄影潮”出现的重要标识之一是摄影的博物馆化。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像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法国蓬皮杜中心的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开始成立摄影部门;二是欧美各国的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及公共机构先后开展摄影收藏。摄影作品的收藏成为他们的一项常规工作,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美术馆等;三是1969年至1973年间,三座摄影博物馆建立,它们分别位于芬兰的赫尔辛基、法国的索恩河畔沙隆与美国加州的河滨市。

  作为重要的二级市场的博物馆给予摄影的关注,无疑会刺激摄影的其他环节的活跃,尤其是摄影展览与摄影评论等与摄影相关的文化与经济活动。一系列以历史经典为主的摄影展览在各个博物馆之间进行巡回,不仅促进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了这些摄影作品及摄影艺术家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更为19世纪摄影成为艺术创作进行了强有力的背书。

  法国著名摄影收藏家、摄影史学家安德烈·詹姆斯(AndréJammes)夫妇的摄影收藏成为这一时期的宠儿。1969年,费城美术馆推出《法国早期摄影》(Frech Primitive Photography)的巡回展,展品主要来自詹姆斯夫妇的摄影收藏;而1977年至1978年间,芝加哥艺术学院更是推出了“从尼埃普斯到阿杰特:摄影一百年——安德烈·詹姆斯收藏展”(Niepce to Atget:The First Century of Photograph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ndréJammes)。获得如此礼遇,实乃詹姆斯夫妇前期工作的实至名归而已。

  虽然美国在摄影早期的积累不如英法厚重,但美国也绝不会只选择简单的“拿来”思维的。1979年,曼哈顿的惠特尼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推出了“摄影再发现:美国摄影1900-30”(Photography Rediscovered:American Photographs,1900-30),之后移师至芝加哥艺术学院展出。

  而在法国,法国国家图书馆是当时重要的组织策划者。1976年,法国的国家图书馆推出了“19世纪的发明:摄影”(UNE INVENTION DU XIXe SIÈCLE:LA PHOTOGRAPHIE),展品主要来自法国摄影协会的收藏;1980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再次将自己收藏的180件摄影作品在巴黎小皇宫展出,展览名为“法国19世纪摄影的目光”(Regards sur la photographie en France au XIXe siècle),一年后,该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了巡回展。

  (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机构在当时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国家或公共经费的支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摄影在当时已成为欧美国家文化的一部分,较为突出的一个案例是英国艺术委员会。1970年,英国艺术委员会赞助了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在伦敦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的个展(1970年4月30日至5月31日),展览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1972年3月16日至5月14日,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由艺术委员会资助的研究展,名为“绘画死于今日!摄影的多重起点”(From Today Painting is Dead!The Beginnings of Photography),这个展览也是V&A与伦敦科技博物馆联合策划的。

  同时,摄影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跨媒材合作及相互影响也是当时展览关注的一个方向。1977年,瑞士苏黎世美术馆推出“绘画与摄影的对话”(Dialogue Betwee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展出跨越136年的900件摄影作品。1979年,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行了“作为艺术的摄影/作为摄影的艺术”(Photograph as Art/Art as Photography)的联展,当年参展的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吉尔伯特·普罗施(Gilbert Proesch)、海伦娜·阿尔梅达(Helena Almeida)如今已是重要的当代艺术家。

  在回顾过往的同时,这些博物馆也在关注当下。197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举办个展,这是他们为在世摄影师举办的首个展览。1972年,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推出了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的摄影回顾展,之后在美国与加拿大巡回展出。1973年到1979年间,阿勃丝的另一个展览也在国际间巡回展出。可想而知阿勃丝在当时的受关注程度。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对此的评价也提到,“早在1971年黛安·阿勃丝自杀时,她就已在关注摄影的圈层中出了名,她的摄影在她死后受到的重视,是某种神化”。

  1972年,巴瑞·莱恩(Barry Lane,1944-2017)被英国艺术委员会任命为摄影专员(Photography officer),莱恩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摄影专员,他一直任职到1995年这个职位被取消,随后,他担任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秘书长。他在职期间,组织与委托举办了大量展览,包括1973年举办的黛安·阿勃丝的展览,20世纪20年代德国摄影的新现实主义等展览。同时他还邀请历史学家、文化评论者、女性主义者联手策展,例如1979年举办的“摄影的三个视角”(Three Perspectives on Photography)当代摄影展,即邀请了保罗·希尔、安吉拉·凯利、约翰·伯格从各自的视角组织摄影师的作品,在当时引发了各种讨论。

  1973年,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在艺术委员会成立摄影委员会,这是摄影第一次在英国被正式承认为一种独立的媒介,赞助摄影展览成为委员会的一项基本工作。1987年,他还通过艺术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摄影的教育政策,引入了对摄影机构的支持计划,如今广为人知的海沃德画廊、伦敦摄影师画廊等都从中受益。这些支持也为摄影师的创作及展示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据统计,单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在1969年至1980年间就举办过60多个摄影展览,使英国摄影得以迅速发展。

  仅罗列这一系列事件就足以令人兴奋。每个事件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他们之间的交往更令人神往,有多少人想要成为伍迪·艾伦《午夜巴黎》的主人公,穿越回那个年代,与他们聊聊天,喝喝酒,激发一下自己久违的热情与激情。与其他文化艺术类别一样,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摄影艺术家与机构很多都来自于那个年代,过往那些非主流、为摄影发声的人与机构也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早该有的尊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