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

  • 来源:科学与技术
  • 关键字: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预控分析
  • 发布时间:2022-07-07 13:33

  摘要: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速,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相继落地,相比其他工程类型,岩土工程更具复杂性,施工周期较长,影响施工稳定性因素非常之多,增加了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预控地质灾害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这对于提高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高质量与安全性推进可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伴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对不同类型建筑工程的需求,任何类型的建筑工程都与岩土工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最为复杂,实际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非常多,增加了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1]。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直接干扰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而且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为此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综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教训,对地质灾害预控进行剖析,才能有效避免岩土工程活动中地质灾害的威胁危害,更好的开展岩土工程施工建设。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我国地质灾害类型繁多,按致灾地质作用划分,常见地质灾害主要为12 大类(即:地壳活动灾害、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地面变形灾害、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城市地质灾害、河湖水库灾害、海岸带灾害、海洋地质灾害、特殊岩土灾害、土地退化灾害、水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水源枯竭灾害),48 种。

  1 当前比较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

  当前比较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有地壳活动灾害的地震、地面变形灾害的地面塌陷、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的滑坡和泥石流等。

  1.1 地震

  地震属自然灾害,在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导致地震的原因较为复杂,大陆板块的剧烈运动是关键影响因素,板块的运动会将地壳中积累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地震的出现,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的地震,破坏性越强,对岩土工程的影响越大。虽然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对预报及防控地震灾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

  1.2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多属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导致这种灾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入地工程顶板支撑不力或回填不实;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没有较好的支撑支护;城市地下水的无序抽排等容易引发地面塌陷。

  1.3 滑坡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边坡开挖或基坑工程建设时,没有合理设计边坡参数或及时支挡支护,容易引发边坡失稳滑移;基坑工程施工无专项设计,无必要支撑,容易引发基坑失稳,产生滑坡危害。

  1.4 泥石流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规模的弃土弃渣,若不注意渣土的规范堆放,设置必要防护措施,堆存与沟岸的渣土在水动力条件满足运移要求时,起动后,下游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近年极端气候及单点暴雨影响,又会增加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对下游带来的破坏力非常大[2]。在该类地质灾害中,人为是主要因素,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不足;自然属诱发因素,沟岸汇水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加之极端天气和单点暴雨影响,瞬时洪流起动沟岸物质,产生泥石流危害。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

  2.1 地震灾害应对

  导致地震出现的因素较为客观,主要是地壳层面的剧烈运动诱发,实际危害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地震会对震区的建筑工程、公路桥梁等带来严重的外部破坏;其次,地震还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直接的危害影响,增加了区域间自然生态系统不平衡情况的发生,后续会出现链式的水灾、疫病、火灾等[3]。在地震灾害治理上,水工环地质应用有着非常好的作用,结合具体操作来看,水工环地质能够对地震灾害发出的信号进行非常好的感知,可以做到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有效分析,这种水工环地质能够帮助人们对地震灾害进行有效预判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将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所谓宏观信号,主要是指依托人的感官对信号进行获取,例如可以了解天气的异常情况,可以分析动物不正常的大规模异动,微观信号在捕捉上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就需要发挥水工环地质的影响作用,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磁场及重力等的因素对地震灾害的概率大小进行预控,这对于指导地震灾害的应对工作非常有帮助。

  2.2 地质构造塌陷治理

  在岩土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塌陷的情况,借助水工环地质调查,能够对岩土工程地下水位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与分析,能够非常好的了解岩土地下水位与测水关口之间的距离,掌握实际水深情况,有助于后续治理工作的精准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水位测量设备与其中的一个探头连接,将另外一端连接到指示表上,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钢尺连接。在实际水深探测中,可以对坡体的构成变化进行有效了解,可以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指导应急方案的制定等,水工环地质各项指标对坡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地下水开采对于地质构造塌陷等也会带来干扰。通过水工环地质调查的结果,能够对地质构造塌陷等进行更为精准的防控,能够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到智能化管控。通过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对可能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预判,对指导应急处置方案举措的优化完善都有很大帮助。

  2.3 做好地质灾害预警

  地质灾害的出现,并非没有任何征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服务于地质灾害的预控,对外部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通过对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分析比对,可以对岩土工程中可能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预控。在岩土工程施工中,要推进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可能的地质灾害信号,要及时进行预警防控,并由岩土工程施工区域相关部门做好周围居民的疏散工作,将可能的损失危害降到最低[4]。在出现地质灾害的时候,要选派科学的预警专门队伍,全力参与到地质灾害预警防控应对中去,依托全面的预警分析,能够为后续地质灾害防控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2.4 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后可能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施工中除了防护措施和防治技术应用外,还需将保护环境工作落实到位,积极采取有效方案,提升生态系统和整体环境的稳定程度。及时做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自然因素的保护之下改善区域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各方工作协调,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环境效益。各岩土工程施工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均需发挥自身的力量,齐心聚力,通力合作,不断为防治地质灾害做出应有贡献,这对于深化岩土工程亦有非常大的帮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当前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进行了简要分析,较为深刻的阐述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的复杂性、特殊性,并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层面切入,对如何有效应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不同层面深入探索,对于更好的保障岩土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安全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炜. 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21(15):193-194.

  [2] 陈仕江.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有色金属设计, 2021,48(01):111-113.

  [3] 徐罡,曾召志. 新时代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J]. 住宅与房地产,2021(21):251-252.

  [4] 木盼盼.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21(06):196-19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