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也尚节俭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宋人,节俭,奢侈
  • 发布时间:2022-07-08 14:08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节俭的优良传统,崇俭抑奢是古人一直秉持的理念。两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迈入新的巅峰,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物资供给颇为丰盈,特别是日常所需的粮食、蔬果、肉类等物资的品类及数量远胜于前代。此外,宋代是少有不倡导“重农抑商”的朝代,商业的兴隆与海外贸易的勃兴,使商品流通空前繁盛。这一时期,市民阶层逐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多样化的消费文化。特别是在食品、器物、服饰及文化艺术等领域,市民阶层开始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由此也产生了奢靡浪费的现象。一面是戒奢从简的文化传统,一面是发达商品经济下的豪奢之风,宋人究竟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奢侈之风日炽

  北宋立国之初,面对五代末年因长期战乱所导致的社会物资匮乏的窘况,上至君臣,下至平民,大多力主“戒奢从简”。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汲取历史兴亡的教训,倡导臣民应当节制消费,反对奢华之风。即便是富贾仕宦,日常也很少使用金银器物,更不用说寻常百姓之家了。当时的文献记载中亦鲜有以奢靡为荣、相互夸耀逞胜的事例,人们大多主张勤俭持家。南宋文士王栐在《燕翼诒谋录》一书中,就对北宋初年崇尚俭朴的社会风尚大加褒扬。

  然而,这一境况并未持续很久。北宋中期,随着国家承平日久,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奢侈浪费成风,市民的消费观念日趋尚奢。尤其是“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国迎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 战事消弭, 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财富积累也日趋增多,民间消费力愈加旺盛,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理念追求也发生着变化。宋真宗时,宫廷就开始大量积敛钱财和奢侈品,尤其在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之时,朝廷浪费严重。宋神宗时, 社会上开始弥散追求饮食丰盛和器物奢华的不良之风。当时就有不少人罔顾谨身节用之道,“ 以惰为乐, 以侈相骄”,日常饮食讲究精致细腻,“ 一人而兼数人之食,饮酒宴乐, 游荡无度”, 奢侈之风日炽。

  看菜之风流行

  当时的人们还极力推崇食物的鲜香味美及视觉感官享受。譬如, 每逢盛大节日或举行宴会之际,不仅要有珍馐美馔,还要以歌舞助兴。《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汴京有不少高档酒楼出售野味,如獾儿、野狐、獐子、狍子等。此外,还有用野味腌制而成的各式肉脯。

  北宋年间, 还流行看菜之风。看菜作为一种饮食风尚,古已有之,宋代的看菜之风则极为兴盛。据《宋朝诸臣奏议》记载,宋人饮宴聚会之时,席面上往往陈设一些装饰物,或是食品,或是器物,谓之看菜。作为一种饮食礼仪,所设的看菜之物是不可食用的,由此造成了食物的极大浪费。譬如,宫廷宴饮群臣之时,就会准备各式精美的装饰性菜品。此外,还要分列环饼、油饼、枣塔、时令果蔬为看盘,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奢华。

  在礼遇辽国使臣之时,宋廷还要额外增加猪、羊、鸡、鹅、兔及连骨熟肉等,以小绳束缚,作为看盘。民间也盛行此风,宴请宾客时,于佳肴之外,或别具盛馔,或馈以生饩,或代以缗钱,皆不食之物,以示看菜。

  宫廷生活极尽奢华

  北宋末年,特别是徽宗临朝、蔡京擅权之时,朝廷消费无度。据记载,当时汴京城里有个权宦名为童贯,他特别爱吃包子,聘请众多仆役为他制作包子,每道工序都分工明确,包子皮、包子馅、包子料等,都有专人制作。其中,有位侍女是专门负责包子馅里葱丝这道工序的。出嫁以后,夫君想吃她做的包子,她却无奈地感叹,自己向来只会切葱丝,竟然从没有做过包子。

  宋徽宗也是极尽奢华。尽管他在治国方面毫无建树,却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家,对工笔、音律等颇为熟稔。他创作的《听琴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工笔画,堪称经典之作。《听琴图》描绘了宋徽宗在苍松劲风下焚香抚琴的优雅姿态,画中的金盘玉炉、古鼎名花及所穿的玄袖深衣,尽显奢华之感。

  南宋初年,宋、金长期处于对峙交战的状态,致使国力羸弱。因此,宋高宗大力提倡节俭,并要求臣下不可铺张浪费。然而,“绍兴议和”后不久,南宋朝野就耽于天下太平的美梦之中,崇尚奢侈的观念又大行其道,“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馔,竞用美器”。南宋文士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绍兴二十一年(1151 年)张俊宴请宋高宗的菜谱,菜品分两轮上,仅凉菜和开胃小吃就多达106 道。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也感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见,临安城内的达官显贵早已将亡国之恨抛诸脑后了。

  豪阔的普通市民

  商家为了招徕顾客,不仅热衷装饰雕刻食物,构筑奇巧造型,而且费尽心力,制作精美奢华的包装。北宋著名文士司马光对这一浪费行为大加鞑伐,认为世人取果饵而刻镂之、朱绿之,以为盘案之玩,乃“以目食者”,深以为耻。他还指出“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官僚士大夫宴请宾客,酒必要国家内酒库所供,果肴追求远方珍异品种,食物讲究品类丰富,饮食器皿摆满席案,竞相以奢华相胜,以新奇相夸。

  可以说,当时的人们在婚丧、奉养、服饰、食物、器用等方面毫无节制。《东京梦华录》 “会仙酒楼”篇中就记载了汴京城内普通市民的豪阔,说酒店中的食客不论何人,哪怕只是两人对坐饮酒,也须用“注碗(一种温酒具)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

  君臣力倡“戒奢从简”

  面对日益严重的奢侈浪费现象,一些文士竭力呼吁节俭饮食,倡导清俭食风者不断涌现。尤其是士大夫群体,他们以笔为器、以文为据,对此类不良的饮食风气予以劝诫和警示,力图使节俭饮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同时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指出,一旦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则“富者贪而不知止,贫者则强勉其不足以追之”,以致相互效仿,奢侈浪费积习难改。

  南宋文士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也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在他看来, “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的根本,是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

  士大夫们除了慎独慎微之外,还利用各种机会规谏帝王提倡节俭。北宋文臣范祖禹认为,“古之圣帝明王莫不以俭为美德,侈为大恶”,规劝帝王俭以养德,避免奢侈浪费。文士韩琦多次规谏宋仁宗提防“内患”,其中就涉及“浮费靡节,横赐无常”。南宋绍熙初年,宋光宗即位。彭龟年上疏分析宋室南迁以来朝廷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强调国家之所以困乏、军民之所以穷悴、士大夫之所以骄堕,皆由一个“侈”字而起,“侈生于逸,逸生于豫,日益滋长,恐致蛊败”,规劝君王应当“戒奢从简”。

  【责任编辑】王 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