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防疫大門當適時檢視防疫環節漏洞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防疫,環節,漏洞
  • 发布时间:2022-07-20 21:07

  於本月18 傍晚,一名緬籍外僱赴鏡湖醫院就醫,翌日凌晨確診新冠肺炎,而當晚確診人數更攀升至31 人,意味著本地250 多天來的清零成果終被打破,由政府公開資料顯示,首個群組的1 號病患傳染了同居的12 人,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病毒迅速蔓延至全澳各區,確診數字破三百。疫情雖然來勢洶洶,所幸當局反應迅速,19 日凌晨宣佈進入即時預防狀態,關閉政府部門,中午啟動全民核檢,並首次向每位市民派發全民快測盒,組織公共部門人員和社會各界義工參與各區核檢站工作,以及派送紅碼區物質等抗疫工作。面對日日政府發佈的疫情資訊,牽動著全澳居民的心,社會上始出現很多埋怨的聲音,將疫情歸究於首位確診者及其同居住同鄉,甚至質疑政府迴避找出誰是疫情源頭的訴求? 某程度看,政府這樣做是很務實的,但是,市民有權力知悉發生了什麼,究竟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而且,找出源頭對今後防疫工作有正面的意義,也能提升市民對政府抗疫工作的信心。

  今次疫情來得突然,且傳播迅速,不可否認,超出了我們的防疫工作的控制,隨著疫情發展得越來越失控,引發了很多市民對政府防疫工作產生很多的看法。總結有如下三個方面: 政府在處理疫情上仍有很多可改善的地方,當第一個群組出現時,政府若够狠下手,當機立斷全城封控的話,把病毒給封控在局部區域,可能不會出現疫情由中區蔓延至其他區份,這是第一方面的不够狠; 第二方面是資源方面,核酸結果和流調工作都不够快,給了病毒蔓延去其他區份的機會,這是第二方面的不够快,控疫工作錯過了時機,只能被動地和傳播鏈賽跑,打的一幅被動的牌,要打好不容易;第三方面,澳門地方小,人口密度大,控疫工作面對巨大的挑戰,疫下仍有不少人不帶口罩在大街上行走,吸煙,針對這些不自覺防疫、拖防疫工作後腿的行為,當局要軟硬兼施還是仁慈對待? 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疫情是全球性的災難,每個地區都有機會成為疫區,差別而言,在於各地的應對,是從容應對,還是被動應戰?本澳居住有十多萬外僱,當中不少來自疫情嚴重的國家,很多人對防疫對病毒不以為然,更不會有防疫護己護人的心態,最糟糕的是,有不適也不會主動就診,一旦有人不幸成為隱形傳播鏈,疫情之火就如星星之火,燒及全城,這是本次疫情社區爆發的模式。應該說,早在今次疫情首個個案確診前,病毒已在全澳各區擴散,艷麗大廈居住的13 名外籍僱員成為遊走本澳各區的傳播鏈,如今疫情蔓延得一發不可收拾,為本澳社會帶來沈重的社會代價,目前疫情走向仍未見頂,確診個案也不知幾時會回落。

  至為重要的是,經歷了去年 10 月酒店保安外僱群組和裝修外僱群組引發的一波疫情,到今次的艷麗大廈外僱群組引發的更大一波疫情,當局要檢視哪些防疫環節出了漏洞,作為未來防疫工作的借鑑經驗,避免再有外僱群組引發本地疫情的發生,而且,未來要守好防疫大門,不能僅是政府單打獨斗,還要加大對全澳市民尤其生活在澳門的外籍僱員的宣傳和管理,增加他們對本澳的歸屬感和防疫工作的認同感,齊齊為守護小城保衛市民的健康出力。(澳門/ 藍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