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思考

  摘 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超常规发展,在短期内解决了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国内外主要投融资方式、实施效果的分析,从长期和外在效益的角度,科学地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寻找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品质的突破口。

  1 引言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机遇,要大力推动中国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大都市圈建设,必须加强对轨道交通的支持。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仍然处在超常规的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依然在高速发展,运营规模和投资总额也在不断地增加。在业界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化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应如何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产城融合规划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协调多个行政主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上四大问题既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制约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了这些问题,将使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上述四大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引发业内的讨论,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品质发展寻找突破口。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现状

  2.1审批不明确,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与轻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旅游轨道交通等标准化的工业概念不断涌现,这一方面为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场景的需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批不透明。在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由于缺乏顶层控制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另外,目前我国对旅游轨道交通的定义和审批尚不明晰,致使我国许多旅游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审批不到位而无法开工。

  2.2缺乏与都市融合度,对轨道交通发展的影响

  一些已经通车的地铁,在经过数年的培养期后,其客流密度仍然很低,沿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成效并不显著,而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起到了支撑和带动土地开发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的规划、项目的衔接不到位,导致了轨道交通对整个城市结构的引导不足,轨道交通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缺乏衔接,空间无序,换乘效率低下,用地浪费。

  2.3设施和运营管理不健全,影响了轨道交通的质量

  一些已建线路的线路设施、设施和站外设施标准不高,比如安检、售票、进站闸机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出入口的不平衡;出入口、亭台未设置下行扶梯;出入口未考虑过街功能;站外未考虑停车换乘停车场、道路轨道交通便捷衔接、自行车停车场等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从而影响了轨道交通的服务。在运营上,由于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处理突发的大流量,常常采取封闭的措施,导致大量的乘客滞留,运营和管理还有待提高。

  4 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

  4.1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顶层的政策引导,对其进行了规范的管理。针对城市轻轨定义不明确、城市快速轨道、旅游轨道交通模式不明确、多网融合缺乏规范的指导意见等新的问题,从长远看,统筹顶层研究、明确政策依据及管理主体、加强顶层政策指导势在必行,应尽快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及指导意见,完善管理体系。此外,实施TOD理念,推行“轨道交通+物业”模式,实现“站城融合”,还需要行业、地方从规划、国土等方面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强化顶层约束和指导。

  4.2发展多层次、多制式的轨道交通

  在网络化发展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不同特点的网络化、多制式、协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城市交通,不仅仅要发展轨道交通,更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宏观上,努力构建高便民、高社会效益的轨道交通系统。在中观上,将推动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格局,坚持顶层设计,落实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微观层面,要从技术细节、内容等方面,做好轨道交通等配套便民接驳设施的建设,落实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服务工作,它的核心是整合各地区的轨道交通资源,强化适应条件、发展政策、线网布局、网络化互联运营、综合交通衔接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性,从而为适应城市圈层化发展、解决区域出行新需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多网融合是支持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4.3推进“站城一体化”

  “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是一种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发展方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香港和日本有关城市在“站城一体化”上有可供参考的先进经验:香港模式的中心是“轨道交通+房地产”,即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的规划机制,促进车站与周围土地的协调使用;日本模式则是以区域为中心,以点为单位,形成一个集交通、商业、办公、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深圳,北京,广州等地也有类似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系统的思想体系,可实践和可复制的推广性很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综合发展的政策,推进“轨道交通+ 房地产”模式,深化“站城一体化”的研究。

  4.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综合评价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规划、建设、运营、车辆、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行业的复杂性很高,今后的发展就更加迫切地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行业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提高。在规划和建设专项评估中,开展了线路网实施评估和中期建设规划评估,但是评估制度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不足,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大。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规划、建设、运营和设备生产为基础的综合评价系统。

  5 结束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从量到质,提高质量,这是国家、行业、城市等相关主体的持久问题,以及规划、建设、运营、设备制造等各方面应坚持宏观、中观、微观结合的思路。从“顶层管控,综合评估,融合创新”的多个方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福民, 宗传苓, 高龙. 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思考 [J]. 城市交通, 2021, 19(2):6.

  [2]陈蓉, 黄鼎曦.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思考[J]. 规划师, 2020, 36(3):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