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机电系统效能评估方法体系分析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飞机能量,机电系统,稳健效能
  • 发布时间:2022-08-21 14:54

  摘要:在对飞机能量的多电飞机机电系统的稳健性效能评估过程中,可以从效能的稳定角度进行分析,确保评估方法体系更加合理有效。基于此,本文构建出了一套效能评估方式,能够实现对传统效能评估当中各种措施的缺陷进行弥补,确保能够实现良好的评估,明确节点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全面提高机电系统效能评估的合理性。

  引言:基于机电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对飞机任务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级、飞行任务级以及保障级当中,三维立体多层次的特征效能评估方式,以此实现较高效率的飞行系统处理。最大化的保障评估体系当中,实现可信度模型以及组合赋权的模型分析。

  1 研究背景

  在现阶段科研工作对于飞机多电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不同能源配置构型,因此呈现出飞机机电系统,同时对于飞机能源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处理。这样的分析方式,可以很好的对飞机机电的系统能量水平,以及对长时间运行的机电系统,开展前面、有效的评估处理方式。其中在对飞机机电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基本上主要是基于虚拟建模的仿真技术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该技术始终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进而导致在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缺乏一个完善的指标。因此,为了实现对其效能的合理性分析,就需要建立出一个完善的多电飞机机电系统的效能评估体系,以此保障对其效能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同时明确出体系构建的模型、定型以及定量的参数,这样基于扩展贝叶斯的数据融合分析方式,就可以避免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强化对体系的分析。

  2 多电飞机机电系统效能评估方法体系建立

  在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复杂性、评估指标数据的单一性特征。在指标参数方面,也存在着不可信性、权重复制主观性的特征,这样就会导致传统的效能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风险问题,无法全面提升评估的准确性。在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直接导致评估主体对于系统的状态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保障控制效能评估的过程中,出现风险性问题,对系统效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就需要积极的保障评估活动的处理上,对于各个流程节点进行稳定性与可靠性的评估。

  2.1 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当下所设置出的民机机电系统的效能评估过程中,始终缺乏一个完善的规范性的效能评估体系,因此就会导致对于民机机电系统的效能评估结果,带来稳定性与准确性方面的影响。在实际的研究分析中,需要设计出一个服务于机电系统效能体系的模式,同时基于模式的快速拟定效能的评估方式,构建出一个完善的体系,这是后续在进行综合效能分析的技术基础[1]。

  在结合起飞机机电系统的评估过程中,基本上目标任务的特征以及系统结构的功能性分析中,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效能评估体系建设方式,结合起对飞机的机电系统的效能评估方式,充分的保障满足飞机的评估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进行固有属性、飞机能力、飞行品质以及飞行适应性的处理上。基本上固有属性的提出,是一种从物理的参数角度分析方式,可以表明飞机的实际运行效果。在飞行能力的处理上,基本上是对机电系统处于特定飞行系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实际飞行的能力值。飞行品质的提出,则是一种在特定的飞行条件下,所提出的飞行任务的处理方式,充分的保障在其飞行的评估中,实现对飞机适应性的评估,呈现出可信性、维护性、保障性以及环境适应性,本质上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反应方式。基于不同的效能组织形式,与飞行效能之间进行逻辑关系的评估中,可以得到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效果[2]。

  2.1.1 固有属性与飞行品质

  在这样的模式下,是一种对于飞机系统当中的固有属性,以及对飞行的效能进行评估。在这样的评估模式下,重点是对其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评估。该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基本上会使用到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方式进行技术的构建。其次,在该体系的设计中,可以很好的实现多层次性的分析与评估。但是最终的评估结构比较受到专家经验的影响,因此出现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2.1.2 飞行能力与飞行品质

  在高模式下,是对飞机的飞行能力角度,对其飞机的效能的评估。在进行仿真试验分析的过程中,这样的指标体系的建设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较为便捷、准确的评估方式,同时客观性也比较强,但是指标的整体设置并不全面,只能够在特定需求下,进行飞行效果方面的指标设定。

  2.1.3 飞行能力与飞行适应性

  在这样的模式下,主要是对飞机的飞行能力因素、飞行适应性因素的综合性考量。在实际的评估方法处理上,采用的是对其ADC的效能分析方式,其中飞行适应性,基本上可以采用可用性A和可信性D来代表,之后飞行能力则可以使用c进行代表。在这样的指标模式分析中,可以实现全面性的评估,并之后利用单项的效能结构分析方式,实现对综合性效能方面的集中分析处理。

  2.1.4 系统能力、飞行能力与保障能力

  在这样效能评估模式下,基本上要涉及到技术人员、飞行人员、决策人员等角度,进行系统级、任务级和效果级层面的飞行效能分析效果。在其进行飞行的过程中,基本上需要由系统的能力、飞行能力以及保障能力所决定。在这样的评估方式下,可以明确出不同因素的内在关联性,以此实现良好的分析以及处理效果。在这样的分析模式下,可以对其指标体系的效能结构,实现效能结构的全面性与逻辑性的评估。在这样的技术当中,也相应的可以具备着还价经验、仿真试验的互补性的特征,同时基于多目标的综合性评估方式,降低了指标体系当中的重复性与盲目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效能评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需要充分的保障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全面明确出具体的分析内容,加上对于各种数据信息的合理处理,也相应的要保障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全面强化处理效果,以此最大化的提升处理能力,避免出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效能评估并不合理的问题出现,提升量化模型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樊智勇,张同,刘涛.基于DDS的飞机机电系统组态监控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1,29(08):104-108+113.

  [2]樊纲旗,韩冰,董瑾.飞机机电系统程序化测试模型建立和应用[J].科技与创新,2020(17):152-15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