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中借阅服务部门的创新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创新活动
  • 发布时间:2022-08-21 16:53

  摘要:公共图书馆面向普罗大众,但如何让读者自发性地走进图书馆,用怎样的方式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图书馆人积极思考与参与。不是摒弃传统,而是更上一层楼,顺应大数据时代,提供多元化服务,让公共图书馆保持活跃状态。

  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着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推广优秀文化内容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有着优质的社会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有利于便民服务,推动文化服务的新空间,开展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化活动。

  一、提升借阅服务势在必行

  在对外开放的部门中,借阅服务部是一个大窗口。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方便很多读者享受,为广大社会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书籍与信息。馆中多重文化的汇聚与社会公共空间的便捷,也为特色活动,节日庆典提供了重要场所。借阅服务部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便利帮助,也是收集,反馈读者建议与意见的渠道,桥梁般搭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多元文化齐头并进的当下,读者服务的创新能够刺激阅读需求,提升阅读氛围,促进知识文化交流。

  二、被弱化的图书馆服务功能

  图书馆多以“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借阅服务部门的理念,为读者服务是借阅服务部工作的永恒主题,微笑面对读者,为读者解决查询问题。图书馆中文献流通是图书馆的基础运营,传统读者服务长期以来服务内容较为单一,都是将书籍收藏整理,资料信息检索阅读,文献的借还管理。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背景下就很难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很多人不需要去图书馆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料查阅,这样一来,读者流通量大大降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初衷也就被弱化了。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的图书馆人的日常,常态化防疫防控已经是图书馆工作日常之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持每日对图书进行消毒处理,落实座位距离,巡查读者口罩佩戴。三年中对人流管控,预约进馆,加之读者对疫情的自我防护,都使得进图书馆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在疫情缓和后,如何吸引读者流量,一部分就在于服务的提升与创新。

  三、图书馆的服务趋势

  科技生活随处可见,公共图书馆服务部门除了硬件设施,比如借还机、查询机、点检机等设备上的更新换代,也要将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向新的模式转型。读者走进图书馆,看到的是集共享信息,学习交流,休闲娱乐于一身的服务。倘若读者没有身临,现代图书馆一样在线上可以为其服务甚至是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建立沟通渠道,既可以宣传推广,也可以收获反馈,互惠互利中在充分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后,根据收集的反馈数据及时规划,分类读者群体,开发适合读者的活动内容和平台。

  馆内选定主题,安排专架。(1)线下可根据图书馆某一段时间内的文献流通数据情况分析,将社科类推出几大热门类,比如文学类中可以做某作家专架,或者根据内容做推理小说专架,也有养生、装修、旅游等其他科类设立专架。这样高效的将整个图书馆热门书籍集结一起,可以给时间紧迫但又想借书的读者快速推荐,可以给漫无目的但又想沉迷阅读的读者略作指引。(2)关注诺贝尔文学奖、文津奖、茅盾奖等具有权威性的奖项提供书籍,引导读者选择优质图书。也有网络排行比如豆瓣、当当网等通过网络投票推荐,结合时下热点,帮助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适合的图书。(3)微信的普及也将图书馆服务润物细无声般进入生活,让读者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进入群或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让读者加入群,在读者群里读者第一时间表达诉求,这也活跃了一部分年轻读者。年长读者若不会用电子产品,馆内也有需求意见本表达沟通。二维码如同广而告之,融合了各个群体。再由借阅服务的工作人员及时读取消息整理需求数据,了解读者需求反馈采购部门,再有针对性为读者留书,长期良性循环让读者感受有温度的图书馆。有目的有主题的推荐,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模式,将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1]。

  馆外搭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除了常规的分馆,图书馆和气象局、图书馆和税务局、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和医院等联合模式,渗入生活圈、工作圈、娱乐圈,打造不受空间限制,不需大兴土木的身边图书馆。图书馆在繁华商区也可设立24小时自助借还机,工作人员会定期收回还书,替换架上书籍,在商区附近的读者,也不必在到期日前匆匆赶往图书馆。读者服务其中有一项是活动开展,近几年从传统线下活动转变成线上线下齐驱并进。线下开展根据节日时令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活动,很多手工艺是非遗传承,体验传统文化,结合知识普及和其他阅读推广活动,有效的将活动与阅读结合。线上阅读推广直播,与手机前的读者互动,内容选读,好书推荐,也可以请专家名人在线讲坛,促进全民阅读。

  四、借阅服务提升,保持图书馆吸引力

  纵观图书馆的变迁发展,了解文献借阅部在服务工作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都是积极从传统图书馆向着现代化图书馆转型的稳固步伐,不忘初心为读者服务。无论是使用多么新潮的网络技术,打造多么吸引眼球的空间,这都是探索,而探索的意义就是无论好坏,找到适合本馆的方式方法,保持图书馆的 “魅力”与“吸引力”。

  [1] 赫英鹏.转型与发展——辽宁省图书馆文献借阅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馆学刊,2018,40(08):11-19.DOI:10.14037/ j.cnki.tsgxk.2018.08.004.

  [2] 王美兰.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新[ J ] . 科技资讯,2021,19(28):162-164. D O I:10.16661/ j . c n ki.1672-3791.2110-5042-2044.

  [3] 蒋璧桧.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及创新服务[J].传播力研究, 2018,2(05):121-122.

  作者简介:张洋洋(1991.11-)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本科,南通市图书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