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深基坑位移监测的措施
-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土地基,深基坑监测,地表竖向位移监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21 21:25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基坑施工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在深基坑施工中,基坑监测的准确性会影响工程的整个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监测的时候,需要通过应用位移测量技术来保障监测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位移测量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对每个测量细节问题重视起来,测量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测量,进而保障基坑监测中监测的准确性和提高基坑施工质量。
1深基坑位移监测技术概述
(1)在建筑基坑监测中,基坑支护是监测的主要对象目标,因此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不可以在支护坡道上面堆放大吨位物品,要保障支护荷载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其实施监测的时候,最有效方法就是应用位移监测技术来监测。位移监测技术对基坑施工的监测,通常是监测基坑施工的位移状况。位移监测技术包含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测向位移监测三种技术,在监测的过程中,主要是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各监测点的水平竖直方向和侧向位移变化情况、变形速率及变形量等。然后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出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情况。
(2)软土地基基坑施工进行位移测量时,首先要监测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保障基坑周围安全性,同时记录好监测的结果。在实际监测时,一旦发现支护有持续位移,应加强监测,并综合分析支护工况及发生位移原因,及时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并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问题的预防工作[1]。另外,小角度法来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可以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判断,对围护结构的安全状况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在监测过程中,当对其进行多次监测之后,如果位移累加超过了警戒数值,那么就表示目前的施工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在这个时候,监测人员则要立即通知施工方,积极采取保护补救措施,并且施工现场情况要及时报告给上级。当基坑发生比较大幅度位移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让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然后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
2软土地基深基坑位移监测的措施
为了探究软土地基深基坑位移监测的措施,本文以某项目工程为例进行了如下分析:
2.1监测点布置及埋设
基坑监测的布点原则是:全面监测、重点防范。监测布点布设应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布设,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本基坑布置了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监测点,其中基坑本体监测点包括围护顶部竖向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支撑轴力监测点、立柱沉降监测点、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周边环境监测点包括坑外地表监测点、市政管线变形监测点、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文章主要分析基坑位移的变形规律及成因,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一般是坑外地表竖向位移的主导因素,因此基坑监测点布置主要介绍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及坑外地表竖向位移,本基坑南部区域变形具有代表性,因此监测点布置基于该区域进行介绍。
2.2监测成果分析
2.2.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分为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通过测斜仪监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 /m,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产生最大位移的深度逐渐下移,第二层土方开挖引起的深层水平位移均在2cm 以内,最大位于东侧测孔CX3处,9m深度处的位移量为11.91mm。第二层开挖完成至第三层土方开挖历时41天,围护深层水平位移是显著的,尤其是中部测孔CX2在该阶段的最大位移量增长了 38.87mm,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垫层浇筑、支撑钢筋绑扎及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前基坑均处于暴露状态,产生了明显的时间效应属性位移;二是基坑平面尺寸大,南北向长度为173.0m,尤其东西向宽度达到了83.7m,属于超宽基坑,围护墙易变形;三是基坑南侧围护紧邻道路,车辆荷载、开挖机械及土方运输车辆形成的附加应力增加了围护体深层水平位移[2]。第二层土方开挖至第三层土方开挖前围护深层水平位移大部分发生在支撑垫层施工、钢筋绑扎施工等非开挖工况,位移量达到该阶段总位移量的42.6% ~71.0%,其中围护边中部测点位移量占比达到了71.0%,可见,加快支撑施工进度是有效抑制围护深层水平位移的重要措施。
2.2.2地表竖向位移监测
(1)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向坑内产生侧向位移,坑外土体损失,扰动的土体开始固结沉降,地表产生向下的竖向位移,DB1 断面各测点竖向位移速率在底板浇筑完成前总体相当。DB2、DB3 断面沉降速率在第三层土方开挖期间有所增长,该工况下坑外土体损失量大,地表沉降速率相应增长;底板浇筑完成初期地表沉降速率增长明显,其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强度小,尚未完全发挥其板撑作用,同时在浇筑过程中坑周泵车荷载较大,加剧了坑周土体的固结量,引起该阶段地表沉降量显著[3]。随着底板强度的逐渐增长,其板撑效应明显,围护结构侧向位移逐渐收敛,坑周地表沉降主要受结构施工材料超载影响,监测末期坑外地表竖向位移基本收敛。坑周水位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总体表现出降落趋势,亦是增加坑周地表竖向位移因素之一[4]。
(2)对三个地表沉降剖面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坑外地表沉降槽的绘制。可以看出,基坑土方开挖后坑外土体损失,地表在垂直基坑边线方向逐渐形成沉降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槽深亦逐渐增加,剖面最大沉降基本发生在距围护外边线9m测点处,DB3 剖面最大沉降发生在距围护外边线5m处,剖面最大沉降距离与基坑挖深的比值分别为0.8、0.5,符合软土地基深基坑地表沉降槽最大沉降点分布规律,即地表最大沉降量发生的位置至基坑边缘距离与基坑挖深之比为0.5~1.0。
结束语:
近年来深基坑开挖施工产生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因涵盖了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等多个阶段及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均应予以重视,基坑施工安全的根本是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得到控制即减小了坑外地表、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树.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监测与危害性浅析[ J ] .测绘技术装备,2020,22(03):48-51.
[2]林泽耿.广州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分析[ J ] .广州建
筑,2020,48(01):32-35. [3]储灿清.基于多元分析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形变规律研究[ J ] . 测绘,2020,43(01):35-40.
[4]林恒雨.漳州某建筑工程深基坑监测技术分析[ J ] .河南科技,2019(3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