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辆下的危机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危机,汽车市场,消费
  • 发布时间:2011-02-22 14:26
  2008年中国汽车行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之时,静下心来思考、提出的举措,对于今天的市场仍然有意义。

  中国汽车产业狭义乘用车保有量现已突破了5000万辆,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有人意识到中国汽车产业做事浮躁,缺乏认真的精神,提出要学习日韩企业。要培育认真的精神,必须要有危机感。日本是资源在外,市场也在外,所以有危机感,做事则认真。韩国也一样,历史上受到多次侵略,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落后。在中国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是地大物博,实际上中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面临很大的瓶颈,我们需要具备危机意识。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汽车市场面临很大的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很担忧。之后我们迎来了两年的高速发展。

  2008年中国汽车行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之时,静下心来思考、提出的举措,对于今天的市场仍然有意义。这其中包括如何推进未来的消费市场,推进自主创新。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但反应在汽车消费上依然是一个精英消费,主流是追求成功大气。

  这种消费心态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这是由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造成的。未来中高端消费市场,激情、成功、尊贵、大气等进取主题仍将是主旋律,并且个性化需求特征日益显著。以往,中高端购车人群多属社会高收入、高职务阶层,多为商用或公务用车,他们往往会追求档次、尊贵,关注乘坐舒适性,希望彰显其身份、地位,这部分消费人群仍将存在。但是,随着可选车型的增加,“激情、成功、尊贵、大气”的标准可能需要被重新定义。而中低端市场由于年轻消费者占比的增大,新潮、时尚的设计、高性价比将是关注的焦点。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市场的构成就是需求和供给,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要素。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造成什么样的生产结构。所以在中国这个消费环境下,政府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消费引导。企业的使命是迎合消费,所以政策的导向非常重要。实际上日韩的国家产业制定是会引导消费者的。

  自主创新也是未来中国企业必须走的一条道路,中长期发展如果没有自主创新,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品开发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更加关注平台化、市场细分、多样化。例如大众汽车,其在过去十几年持续推进的是平台共享战略。一款车你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是基于一个平台开发出来的两款不同车型,在中国很多汽车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第二,关注“全价值链”的低成本和质量控制。全价值链的概念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第一从研发阶段就要进行成本考虑,在研发阶段保证我们是在设计质量和设计成本上具有优势。研发设计几乎决定了整个汽车60%~70%的成本,很多设计阶段的决定到后期都是很难改变的,这个时候就要求精准化的设计。第二是发展模式上不要太过求新求快,应考虑如何在低成本制造、品质提升等方面去用心做。这个方面的加强,可以极大地提升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除产品创新外,中国本土企业还需要特别关注体系创新,建立高效运行的“低成本设计制造体系”。例如,领先的汽车制造商都采用卡诺模型来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避免多度设计。又如,如果有效推行基于成本的设计和功能性整合对于降低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固定投资上,完全可以“精打细算”地予以成本所见,大幅度减少固定资产投入等。第三,跟随“安全、节能、环保、智能化”

  的技术路线;第四,整车“集成创新”,构建关键零部件核心能力。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华民族历史上面临外族入侵,总是要到最后关头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力量。所以中国汽车工业也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