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分层设计的策略探究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小学语文,习作分层设计,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9-19 17:17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实际需求,根据学生表现实现分层指导、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已经出现了一些分化现象,学生习作能力出现了一定差异,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开展分类指导工作。

  引言

  自教改活动不断开展以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优质课堂,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教师需直面教改活动阻力之一。其中,习作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写作等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亦需通过改革落实作文教学指导目标,使学生能通过习作有更多收获。本文通过探析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方略,以期落实作文教学指导目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质量。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具有如下价值:第一,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在习作中倾注情感,激活习作思维,确保学生有话可写,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奠定基础;第二,通过习作教学优化拓宽育人路径,为新思想、新模式、新内容涌入给予支持,使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更具活力;第三,教师在优化习作教学对策同时加强指导,为师生高效交互创造条件,使习作教学目标得以落到实处。基于此,为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质量,探析优化习作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 分层教学,体现学生习作特点

  分层教学体现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特点,在指导过程中,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能过度苛求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层次,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习作指导。对习作质量高的学生应给予命题的自由,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自由设计材料,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习作当中,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作文主题的理解。对习作质量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限定命题,给予学生必要的材料,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命题或半命题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可以从教师提供的素材中选择,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习作,将自己的习作思想融入其中。对写作质量不高的后进生来讲,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要求先进行大量的范文背诵,通过范文的学习、背诵和理解找到语文习作的通用模式,从而实现快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习作水平的目标。

  2 以人为本,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

  习作教学主体是学生,优化习作教学需剖析学情,虽然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词汇储备量、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方法灵活应用等能力不同教学指导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前提下推行分层教育理念,切忌用统一要求及标准展开习作教学活动,将学生视为独立个体,看到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保障师生互动科学高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指导时基于学情将学生分为三大层级,即A、B、C,其中A 层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习作兴趣缺失,在习作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积极,B 层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语文素养较差,写作方法及内容千篇一律,C 层级学生语文素养较强,有一定词汇储备量,习作训练积极主动,教师在科学分层前提下布置习作任务,准备习作素材,允许A 层级学生借鉴素材内容,在素材启发下习作,B 层级学生可学习素材中多元化记事方法,C 层级学生可不用素材自行习作,继而找准优化习作教学突破口,为不同层级学生全面提升习作能力提供条件。其中,教师根据学情准备习作素材的过程,就是以人为本加强作文指导的过程。

  3 科学评价,加大“以评促学”力度

  在以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通过批改作文进行评价,这与新时代习作教学优化要求不符,影响教学成效,无法帮助学生增强习作能力,为此教师需树立科学评价意识,通过“以评促学”优化习作教学。例如,教师在以单元阅读教学为依托,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习作育人活动时,需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针对学生阅读理解、中心思想归纳总结、经典段落赏析、优美词汇积累、“随堂微写”等学习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保障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写作方法,在赏析经典段落过程中可积累更多字词,通过“随堂微写”增强习作思维活性,为学生最终围绕主题高质量完成一篇作文奠定基础。除教师进行评价外,还可基于分层教育理念组建习作小组,各组成员学情均衡,围绕习作要求、素材、主题进行讨论,而后组内互评作文,旨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在讨论中优化语文思维,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4 善用同伴影响,实现信息互动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极其重要。线上教学时,学生分布在不同空间,如果同伴间的即时交流不够,他们就难以感受到共同学习的气氛。教师不能只唱“独角戏”,而应创建直播课堂,既能实现课堂点名,又能请学生“入镜”。在直播问答中,教师可以设置两种发言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不爱表现的学生,允许匿名发言,其回答也不必矫枉过正;对于爱表现的学生,允许介入视频发言,让学生出镜。这样既鼓励了学生踊跃发言,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和同伴一起学习的氛围,消除倦怠感和孤独感。如直播教学“看图画,写作文”时,笔者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图”。接入视频的学生通过网络走进教学镜头,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匿名发言学生的回答也毫不逊色,共同为虚拟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5 在习作教学中构建信息分层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不仅体现出深层次性的特点,还具有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反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即要让思维导图蕴含的信息服务于写作练习。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包括了习作教学,在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信息分层在某些方面会对学生的写作练习产生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习作教学要求,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写作手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信息分层,帮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归纳、整理类型化的写作手法,使学生积累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

  6 参照文章训练人物外貌描写,多加鼓励

  当学生在写某个人物时,需要描述外貌,从而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比如,语文课本《孔子拜师》中描写老子的文章是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学生通过这些外貌描述,反复朗读,从而学到描述外貌的词汇。教师可指导学生,让学生先观察老师的外貌和其他科任老师有何不同。比如老师年轻,头发厚,戴着眼镜等。学生通过阐述教师的外貌特征来训练说话,从而避免抓住人物外貌的弊端进行讲解。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级包含了优等生、中等生以及下等生,因此教师大多数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文竞赛。此种独特的做法,可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组比赛,题目存在差异,要求也存在着差异,同时也能够让差生有升级的可能,每个人有着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虽然奖品小,但却能够起到鼓舞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累积写作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勇于表达的能力。只有教师培养学生勇于写作和表达的习惯,才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天赋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结合学生特征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熊佩佩.关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J].魅力中国,2019(45):134-135.

  [2]崔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策略分析[J].家长, 2020(4):161-16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