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活化微改造 见人见物见生活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广州,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 发布时间:2022-09-25 16:31

  广州市黄埔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街镇遍布着形式多样的文化遗存。为做深做实全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切实传承好城市历史文脉,黄埔区牢记“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殷嘱托,高度重视,高水平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在这些古遗存中,既有农耕文明时代村民生活的传统村落、民居街巷、井泉桥涵,也有黄埔先民辗转迁徙、商业往来、日常生活的古道运河,更有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文化遗存,还有“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红色文化基因发祥地。此外,一批包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古树、古码头等也是这些古遗存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遗存,无不见证着黄埔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其蕴含的精彩故事织就了一幅绚丽多姿的黄埔历史文化画卷。

  经数千年历史积淀,黄埔风物灿若星河。如何对黄埔古遗存保护、活化和利用?黄埔“十古”的未来图景将会怎样?通过保护古遗存,传承古文化,人们可体味黄埔传统之意蕴,感知黄埔昔日岁月之静美,慰藉萦绕胸怀的千年乡愁。

  保护利用:

  将微改造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为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黄埔区目前正大力推动“十类古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古遗存的活化利用,让文化传承达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对于未来的展望,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文聪认为,首先要持续以“十古”保护利用工作为重要抓手。据悉,黄埔区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现状、分布情况、保护及开发利用潜力等要素,筛选了一批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点项目,确定了黄埔区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十大示范项目(片区),做深做细做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因此,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十大示范项目(片区)的落地。现在,我们排满了计划,时间很紧迫,希望可以在半年之内完成。而要做好十大示范项目(片区)的落地,还涉及很多复杂因素,包括文物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陈文聪介绍道。

  除此以外,黄埔区还将通过城市更新工作,结合微改造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以深井古村为例,陈文聪介绍说,秉持着“共同参与、共同缔造”的理念,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实施之前,长洲街道成立了由学者专家、社会组织、职能部门、村民共同参与的“深井共同缔造工作坊”,探索老旧小区微改造与传统村落保护之间最大限度的平衡。如今,改造后的深井不是一个旅游区,而是以创意产品研发、教育讲学为主导的“大学生文创基地”、以休闲体验为辅的“慢生活岛”。

  “未来,以深井古村为经验,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与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微改造的方式更好地呈现。”陈文聪说。

  活化创新: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文化传承

  “东坡Buddy,欢迎来到新黄埔,让我来为你介绍,新黄埔春拂大地万象生。”伴随着喜庆欢快的广东民乐,南海神庙经典文化人物达奚司空通过三维立体形象出现在画面中。故事借用苏东坡被贬至岭南途中,在广州停留,慕名拜祭南海神,登上浴日亭并留下千古诗篇《南海浴日亭》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达奚司空带着苏东坡云游黄埔,惟妙惟俏的波罗鸡、南海神庙古狮、龙头、凤首壶等民俗、文物形象,浴日亭、南海神庙、玉喦书院、莲塘村、大榕树、深井文塔、安来古井、进仕巷、罗氏宗祠、水声下桥、幸福里等黄埔“十古”经典场景一一展现。在苏东坡与古物的一唱一和间,传递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我们正在进行多种探索,比如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打造波罗鸡、达奚司空等三维形象,用轻松诙谐的歌词和演唱方式,向公众全面展示黄埔“十古”的文化意涵和独特魅力,为城市留下记忆,也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锐霞介绍说。

  用创新与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也是黄埔文化保护的未来图景。黄埔区是工业大区、科技大区、文化大区,高端人才聚集,需要文化的滋养迫切而多元。因此,黄埔通过多手段、多渠道传承传播好“黄埔古遗存”的历史故事,推动在古遗存和文物中,寻找历史的记忆,在文明的解读、还原和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了文化与科技齐飞,推动了工业与文化相融。

  专家学者的加入也让黄埔保护古遗存,传承古文化有更深层次的发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认为,黄埔可以更多穿针引线,让专家学者、知识分子等有阅历的人参与到文化保护中,他们会比普通的乡村人更有看法,帮忙设想如何发掘历史文化故事,帮助人们留住乡愁,传播黄埔文化故事。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琦则认为,在研究老街区、古村落时,不能只是关注看到的东西,而是要钻研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文化、民俗。它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有机生命体,因此符合生命体发展的有机更新和激发历史空间的当代活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新区域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与传承,既有中国元素,同时又不失时代精神。

  “下一步希望黄埔区进一步总结好已有好的经验做法,在规划上把格局打开,要反映历史上黄埔区承担的国家功能,进一步弘扬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底蕴,发挥黄埔区在人文科技创新轴建设的核心作用,增强湾区同根同源的凝聚力。”陆琦总结道。

  编辑/余弘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