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必要性探析
- 来源:职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政策依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16 20:38
摘 要: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别从政策依据、理论支撑和实践要求三个层面,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要通过参加学校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笔者从政策、理论与实践三个角度探析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首先,在政策方面,对近几年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提高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并支持高职院校的教师参加培训、大力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持续投入。其次,在理论方面,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迁移、人力资本理论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实践方面,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教师培训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社会适应力的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政策依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国家重视。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引导高职院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师培训。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高校应充分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制度,着眼于教师专业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加强。确立教师轮流培训制度,使教师享有接受培训的权利。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应当坚持“兴国必先强师”的思想,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不大、教师素质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等问题。对此,计划在五年左右基本健全培养和培训体系,推动高水平大学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强调了职业院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指出职业院校的教师每年要进行不低于一个月时间的培训,严格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轮训制度,专业骨干教师需定期研修培训。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内容需要对接 “1+X”证书制度改革、“三教”改革等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分级培养具有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将教师培训获得的学分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项,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落实相关培训制度并予以保障,切实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02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带动地方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支撑
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具体来说包括教师专业化理论、终身教育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和迁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教师专业化理论。培训既是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助力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素养得以提升。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来看,其专业化内涵包括教师作为一门职业的专业化以及教师作为个体的专业化。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确认了教师的地位和专业;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议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素养、反思能力、专业自主化等。通过培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职业、专业三个方面得到提升,助力教师练好基本功,实现自我发展。在教育方面,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能够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职业方面,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对自己的工作认知更加准确,充分了解当前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在专业方面,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紧跟教育改革和专业创新的步伐,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专业化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力量。
第二,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是个体在生命的历程中连续获得的全部教育的总和,纵向看为人生的各个阶段接受的教育,横向看是每个教育方面和内容的整合。终身教育内涵丰富,既包括一个人在学校里接受的正式教育,又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非正式教育。可见,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了人的一生,包含的教育形式是多样化的。
1965年,保罗·朗格朗发布了《论终身教育》的报告,该文件首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倡的终身教育理念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不久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回归教育》一书确定了终身教育的实施框架,终身教育思想也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国际性思潮。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教师培训方面,表现为职前、入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教师持续地进行学习以具备相应的素质。高职院校教师过去在学校内接受的教育内容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在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中,学科知识交叉情况显著增强;教师需要具备信息处理、交流的能力,需要关注教学技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加教师培训是高职院校教师持续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和迁移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条件进行评测,按照具体的职业倾向,确定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职业目标以及个体为了实现该目标应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有相应的发展需求和期望,如协同合作的需求、交流沟通的人际需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需求、对教学水平提高的需求等。教师培训有利于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引导教师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主动采取措施,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师培训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表现形式多样。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与学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教育视野、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在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是重要趋势,教师培训则为顺应该趋势的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人力资本与人密切相关,是表现在工作者身上的一种资本,比如个体拥有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劳动能力等,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的途径累积和增值。教师培训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战略投资方式,是建设发达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人力资本表现出四个不同的特点,这四个特点分别是职业性、稀缺性、时效性和趋利性。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视实践操作技能,表现出明显的职业性;专业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素质,具有稀缺性;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随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具有时效性;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容易因为薪资条件、发展机会未达期望而流失,具有趋利性。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支撑,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家长、企业认可度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要求
从宏观层面分析,教师培训是建设现代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引起职业结构的相应变化,行业企业对高质量、综合型的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是重要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且生源情况差异大,也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观层面分析,高职院校要达到高水平的办学质量和拥有高水准的专业群,实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担起社会责任,也需要通过培训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对学科带头人的培训重视程度不高、缺乏 “双师型”教师等问题。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不一,以高校毕业生为主,部分为中职教师调动而来,或为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未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缺乏教学方法和经验;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职的教师又缺乏企业实训经验;学科带头人也需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缓解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矛盾需要通过教师培训,实现建设专业型、技能型的优秀教师队伍的目标。教师培训有利于高职院校稳定教师队伍,从长远来看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从微观层面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实践经验缺乏、重视科学研究而轻视课堂教学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培训,积累更多实践经验,补充相关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加强师德建设,学会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对长期身处教学一线的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培训还能帮助自己克服职业倦怠。高职教育关注职业岗位,而职业岗位越来越注重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学科知识愈加呈现交叉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源,教师培训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求。
四、小结
上文从政策依据、理论支撑、实践要求三个方面探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的必要性。无论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还是在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优化与布局方面,又或者是在教师教育振兴和教师素养提升等文件中,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都是重点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提高学习者就业能力的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对于缓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供需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具有积极意义——在培训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让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师德师风趋好,有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随之增强,这对实现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有积极的作用。
在观念方面,教师培训能有效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增强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将培训中习得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可让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双师型”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运用的相关工艺技术更加了解,提高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内在竞争力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得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燕.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困境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2]于华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3]王岚.人力资本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4]王华.论高职教师培训主体缺位与多主体参与 [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5]欧赵福.高职教师岗前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