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扶阳法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来源:中外医药研究
  • 关键字:益气扶阳,案例,临床应用
  • 发布时间:2022-11-03 19:03

  提要:益气扶阳法治疗中医诊断虚劳,西医诊断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胃肠炎等;属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证,治以补中益气汤+ 四逆汤加减,益气扶阳、温中散寒、宁心安神。

  病例摘要:蒋应松 女,73 岁,023685 平素体虚、居住环境潮湿,经常感冒、头痛、头昏,怕冷、怕风,咽痒,咳嗽、咽干、眼睛干涩、鼻腔干、食少、腹胀、大便干15 年,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曾到文山州医院、西畴县医院治疗,西医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肠炎等,每年在兴街中心卫生院内科住院治疗10 余次,屡用中西药治疗效不显,随求中医进一步治疗请我诊治。

  初诊:2020 年07 月06 日

  症见:精神差,头裹毛巾,身穿棉袄,头痛,头重,头昏,怕冷,怕风,咽痒,咳嗽,无痰,咽干,口干,少饮,喉部烧灼感,眼睛干涩,鼻腔干,失眠,多梦,气短,乏力,易疲劳,每上一层楼梯都气喘被迫休息,四肢关节冰凉,手心足心流冷汗,自觉双足小腿及足心烘热,食少,腹胀,大便干,每周一次,小便黄,舌质淡嫩稍青少苔,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结合病史、症状综合分析,属中医“虚劳”范畴,涉及心肺脾肾脏,证属本虚标实证;虚者,脾肾阳虚、脾肺气虚、心脾两亏,实者,阴寒内盛。脾肾阳虚,阳气不能上温清窍四肢则出现头痛,头重,头昏,怕冷,怕风,四肢关节冰凉,手心足心流冷汗;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故食少,腹胀,大便干,每周一次,阳气亏虚,不能化生阴液以濡养机体故咳嗽,无痰,咽干,口干,少饮,喉部烧灼感,眼睛干涩,鼻腔干;长期脾肾阳虚,阳化气不足导致脾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外侵故容易感冒,怕冷,怕风,气短,乏力,易疲劳,每上一层楼梯都气喘被迫休息;心脾两亏,神明失养、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长期阳虚,内寒自生,寒邪内盛,阴阳互隔,虚阳外浮故自觉双足小腿及足心烘热;头裹毛巾,身穿棉袄,舌质淡嫩稍青少苔,脉沉细无力属阳气亏虚之象。综合上述,中医诊断虚劳病,属脾肾阳虚、脾肺气虚、心脾两亏、阴寒内盛证,西医诊断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肠炎;治以补中益气汤+ 四逆汤加减,益气扶阳、温中散寒、宁心安神。

  处方: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防风,制附片(另包开水先煎4 小时,不麻为度)、干姜、肉桂、桂枝、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泽泻、炒酸枣仁、夜交藤、甘草,3 剂,开水煎,温服,每次 100ml,每日三次,二日一剂,禁忌生冷、受凉。

  二诊:(2020 年07 月13 日):精神可,头痛,头重,头昏减轻,怕冷,怕风,四肢关节冰凉明显好转,睡眠可,其它症状缓解不明显、舌质淡嫩红少苔,脉沉细无力。给予上方去柴胡、防风、桂枝,加川芎、厚朴、枳实祛风行气化食通腑,3 剂,开水煎,温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二日一剂,禁忌生冷、受凉。

  三诊:(2020 年07 月21 日):精神佳,头痛,头重,头昏,怕冷,怕风明显减轻,无四肢关节冰凉,睡眠可,气短,乏力症状减轻,饮食稍有增加,腹胀减轻、大便可、小便正常;诉咽痒,咳嗽,有痰,色黄粘稠,咽干,口干,喉部烧灼感,眼睛干涩、鼻腔干,手心足心流冷汗,自觉双足小腿及足心烘热,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有力,考虑阴寒内盛、虚阳上浮、固摄失常,上方加龟板、鳖甲、砂仁、知母、麻黄根、浮小麦,3 剂,开水煎,温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二日一剂,禁忌生冷、受凉。

  四诊:(2020 年08 月3 日) 精神佳,诉咽痒,咳嗽减轻,有痰,色白稀薄,咽干,口干,喉部烧灼感减轻,眼睛干涩、鼻腔干减轻、手心足心无汗,自觉双足小腿及足心烘热,头不裹毛巾,衣服减半,其它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大便可,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有力;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考虑阴液不足,濡养失衡,上方去附片、干姜、人参加枸杞、熟地、麦冬、玉竹,3 剂,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二日一剂,禁忌生冷、受凉。

  五诊:(2020 年08 月10 日) 精神佳,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其它症状消失,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有力,病情痊愈,给予六君子汤,3 剂,水煎服,每次100ml,每日三次,二日一剂,调理善后,禁忌生冷、受凉。

  按语:该患者机体阳气不足与失调、阴寒内盛所导致的虚劳病证,在应用益气扶阳治法治疗起得满意疗效。在学习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案、郑钦安《医法圆通》、吴佩衡医案、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过程中,对益气扶阳法运用到临床具体实践;透过气阴两虚假象,综合判断分析疾病本质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施益气扶阳、温肾扶阳、补脾求阳三法共用,达到补其心肺脾肾阳不足根本,阳旺阴寒自消。患者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症状杂而多,不仔细归纳分析,误诊断为气阴两虚证 ,犯应用益气养阴法施以益气养阴、滋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阳气受损加重、病情不减轻反而加重结果。

  参考文献

  [1] 曹峰祥,杨阳. 浅谈叶天士扶阳思想及其临床应用. 江苏中医药, 2017.

  [2] 刘红英. 附子与火神派[J]. 浙江中医杂志,2012,(11).

  [3] 吴生元. 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 1978 ,第3 期.

  [4] 吴佩衡医案(云南中医学院学生科协内部参考用书).

  [5] 顾树华. 传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践行温阳扶阳大法 0 ,第3 期.

  [6] 吴生元. 扶阳存津. 擅用温通大法-- 吴生元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 2015.

  [7] 郑钦安《医法圆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