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来源:中外医药研究
  • 关键字:临床治疗,病因,进展
  • 发布时间:2022-11-03 19:06

  摘要:慢性盆腔炎作为女性育龄阶段极易患上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未能根治急性盆腔炎或无急性盆腔炎病史的慢性输卵管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性生活紊乱、以及反复人流药流后的宫腔操作等,使得盆腔炎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此外,慢性盆腔炎的病情顽固,容易出现反复发作情况,带来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临床医学对此给予深入探究,着重分析和总结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减少将来发展为异位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的几率,积极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慢性盆腔炎临床诊疗工作。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道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分为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等系列病症。炎症不仅限制于一处部位,也可以于几个部位同时产生炎症,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输卵管炎。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美国每年罹患慢性盆腔炎的女性超过75 万人,而发展中国家育龄期妇女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更高。长期遭受盆腔疼痛或腰骶疼痛,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对妇女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慢性盆腔炎目前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早在古代就开始研究盆腔炎,并获取了显著的效果,但近年来,西医逐渐对盆腔炎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索,且形成有利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查阅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做出以下综述[1]。

  一、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研究

  1.1 西方的病因研究

  西医的病因研究中,慢性盆腔炎患者大多都是曾经患上急性盆腔炎的病人,因此,他们通常都认定病原菌的感染是引起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的临床实践探索发现,盆腔炎感染的病菌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与淋菌。对此,有关研究指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如厌氧菌和需氧菌等)都是盆腔炎的致病因素。进一步总结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可得,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在产后或流产后遭受病原菌入侵而引发的,比如:月经期间的安全卫生以及手术时的消毒措施都是引发慢性盆腔炎的重要原因。

  1.2 中医的病因研究

  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 , 腰部疼痛 ,下腹部坠痛和月经紊乱等,中医在对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研究时,虽对病情的表述存在差异,称之为“带下病”或“妇人腹痛”等,但是这几种和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基本是相同的。在《妇科经纶》中对这种病症的病因作出了阐释,表述为“月水行房,精血相射,入于人脉”,解释是说在妇女月经期间行房事使得风寒内侵入,从而导致气血不凝的状况[2]。

  二、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特点

  通常情况下,女性机体内外生殖器官中淋巴结及淋巴管都比较丰富,若外部生殖器发生感染,病原体就容易在生殖道中直接上行,造成上生殖器感染现象[3]。另一方面,因为女性盆腔部位的静脉数量比较多,血供充足,器官与周围组织之间会形成静脉冲,容易导致感染扩散加重,从而降低治疗与控制效果,使得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

  三、当前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而言,相较于单一的治疗方案(单独西药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可以提供多角度的治疗途径,不仅高效利用抗菌药物的病理控制作用,又能通过中医渗入到局部发挥作用,改善生殖部位病变,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医学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3.1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分析

  一般而言,若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那么这种类型的诊断工作较为简单,若患者未曾患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且自觉症状较多,其诊断的难度就比较大。通常,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应满足下面几点原则:探察是否存在显著的临床症状,例如小腹部位疼痛,伴随坠胀感等;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后位状态,若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患者子宫单侧或两侧存在条索状物,按压痛感等。

  3.2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3.2.1 中医综合治疗法

  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李金环[4] 在研究中提出,参照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4.0g 和5%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滴注,观察组可以使用针灸、贴敷疗法和中药口服的综合治疗方案开展临床治疗工作。具体用药方式为,针灸疗法:对患者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进行每天一次的针灸,月经期间不宜进行针灸,针灸时间为月经后 5 天到下次月经来潮。中药敷贴疗法:将延胡核桃仁研磨为粉加入到蜂蜜中,调和粘稠,敷在患者三阴交穴、阴陵泉、关元穴、子宫等穴位,每天敷 4 ~ 6 小时,7 天为一个疗程。中药口服治疗:将延胡索、赤芍、红藤、桃仁、当归、苍术、泽泻等重要用水煮成汤,分为两份,早晚各口服一份,连续服用 7 天,为一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0%,对照组有效率为77.8%,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2.2 二代头孢药物联合中药封包治疗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殊位置,使得炎症吸收较慢,但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等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刘丹,谭琴,林晓岚[5] 等提出,利用中药封包来达成干预 ,中药封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白术、白芷、鸡血藤、透骨草、赤芍和三梭各 20 g, 败酱草、连翘、丹参各 30 g。将上述药物装于中药过滤袋中 , 文火蒸热后热敷于下腹或腰骶相应穴位 30 min, 1 次 /d, 连用 7 d 为 1 个疗程 , 每个月敷用 1 个疗程。这种治疗方案能促进药物到达直肠后经过静脉丛吸收,增大盆腔中的需要浓度,促进其盆腔局部组织血行 ,在病灶进行吸收作用 , 促进其吸收发挥作用的充分表现 , 从而改善子宫和输卵管的病变情况 。

  参考文献:

  [1] 杨通飞.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30):16,23.

  [2] 苏丽平,赵红艳. 妇炎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7): 172-173.

  [3] 杜麦文. 盆腔炎汤配合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的研究[J]. 家庭医药. 就医选药,2020(6):129- 130.

  [4] 徐红霞.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6):23-24.

  [5] 刘丹,谭琴,林晓岚. 二代头孢药物联合中药封包及盆底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8): 154-15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