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区的创作才更舒适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舒适区,创作,舒适
  • 发布时间:2022-11-23 15:25

  最近的影视剧爆款不少,比如悄然走红的小成本网剧《东北插班生》,比如国内首部全景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剧《底线》,以及颠覆三观的母女故事《摇滚狂花》。这是三部截然不同的作品,题材类型相去甚远,但挖掘它们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会发现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这几部作品都是跳出创作舒适区,突破旧有类型模式,因而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东北插班生》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在豆瓣网上的评分却高达7.7,秒杀不少大制作。大概是因为小成本网剧试错成本低,胆子也就更大一些,跳出了一般青春校园剧的窠臼。剧中东北某高中的学生王虎因性格调皮、爱管闲事,被父亲转学到南方城市莲花市一家国际学校。在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极致反差里,展开了一系列爆笑校园故事。虽然没有了常见的青春疼痛文学,但敢想敢干的主创让东北方言、港台腔、“泰式”中文聚在一起大杂烩,再加上南北方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被观众戏称为合格的“电子榨菜”,非常符合下饭剧的需求。

  再说《底线》,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就类作品,旨在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虽然是主旋律作品,但自从9月16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高歌猛进,不仅位列省级卫视收视率第一,同时网络平台的播放量累计接近30亿,更有无数的热搜话题,将这部剧推到更广泛的人群面前,引发更大的社会关注,掀起了“追剧学法”、“围观庭审”的热潮。

  按理来说,这一类型的作品也是有一个标准打法的:主人公要高大上,故事不求好看但求彰显成就。但《底线》的主创明显不甘心制作一个工具作品,依然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们在表达主题之外力求刻画普通人的故事,打破固有印象,尽可能将司法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状态搬上荧幕,让这部剧像是一部好看、耐看的职业剧,不仅能看到司法改革的成果,更能带领观众进入并不熟悉的司法领域。剧集里有大量的戏份放在了展示法官判案的全流程上,比如以前几乎很少见过的合议庭辩论,大量的庭前调解工作等等。

  《摇滚狂花》的主题并不新鲜,就是讲一对母女在分隔多年后重新生活在一起时所经历的种种,从彼此得到不理解、排斥到认同。这个故事似乎依稀看得到去年周迅演的爆款剧《小敏家》的影子,只是那部剧里是一对母子的故事。《小敏家》里的周迅符合大众对母亲的认知,她对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甚至可以因此牺牲自己的感情生活。而到了《摇滚狂花》里,姚晨和庄达菲饰演的一对母女不走寻常路,彼此之间没有那种无源的温情,刚开始甚至排斥得厉害,女儿换锁把母亲拒之门外,而母亲一转身就用502胶水堵住了锁眼儿;老妈把女儿的衣服都扔了,女儿在老妈卧室里纵火……当母亲不像母亲,女儿不像女儿时,要讲好这样一个鸡飞狗跳的母女故事自然比传统的母慈子孝类故事更艰难一些,但也因此变得更好看。对演员来说同样如此,这样的母女关系演起来可难多了,只是演好了就会很好看。可以说当创作者觉得不舒适的时候,观众就会觉得舒适。

  但这种新并非天马行空、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比如《东北插班生》中张文峰用一口港台腔警告王虎时,王虎却激动地跟家乡的老同学视频,直感叹张文峰说话和偶像剧里的是一个味儿,把本来很凶的张文峰闹懵了。这种对港台腔的固有认识,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因此这种表达能让观众与创作者之间达成一种彼此都懂的会心一笑,会让观众觉得创作者是自己人,能够同频共振。

  《底线》不仅完整真实地展现了法官如何工作的场景,还能随着剧情的展开,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全剧开篇的第一个案例,就是以当下正热门的直播带货切入,将“流量至上”的商业环境中出现的劳资纠纷引入公众视角。在一个个案件中,塑造了一个接地气的法官群像,让人觉得他们可亲可敬。

  古偶剧、校园剧、职业剧……类型剧都有着固有的模式,也都有着各自的舒适区,不愿跳出舒适区的创作者就会越陷越深,最后却发现舒适区其实只是一片隐藏得很好的泥沼,而敢于跳出来的人则能够打开一片新天地,引领行业风气之先,反而能有机会更为舒适。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影视剧创作,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的其他领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