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 来源:客户世界
  • 关键字:脑科学,高效,记忆法
  • 发布时间:2022-11-23 16:00

  栏目导言:

  好客荐书是一档,专注为客服行业同仁推荐好书,分享好书的行业垂直领域,学习成长平台。

  之前听过一个概念叫知识线头我觉得很有意思,现在网络时代大家学习太容易了,你想学什么随便打开搜索框就能搜到很多内容。但是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要搜索什么,这时知识线头的重要性就体现了,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线头,就代表你拥有了更多开启某项知识领域的钥匙。好客荐书栏目呢就是给大家提供知识线头的平台,希望大家能对我们推荐的感兴趣的书籍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让我们走进客户世界,相约好客荐书栏目,一同开启成长之旅。

  书籍推荐:

  19世纪末,赫尔曼·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为了帮助美国人口普查局进行人口统计,发明了穿孔卡——电子制表机器。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存储历史的发展: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得以成倍增加同时运行耗能大幅降低。今天,人类已经具备海量的“云计算”能力,但是仍难以企及信息存储的极限器官:“人脑”。按照科学家推断,成年人拥有140亿至160亿个脑细胞,神经元约为1000亿左右。那么用1000亿乘以0.0769TB就是77亿TB,相当于78848亿G左右。按照人类生产使用率换算,每个人仅需512G就可以满足使用。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类大脑就相当于一台超级计算机,每1秒可以运行上亿次。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5kg,相当于体重的1.5%到2%。人脑80%以上都是血液或者水分,其中的血管足足有16千米,一天之内流入大脑的血液量大约有两千升。如果将每天大脑消耗的能量折算成电功率约为25瓦特,消耗的氧气量仅占总氧气消耗量的四分之一。一台生物“超级计算机”每天仅消耗25瓦特功率,这是电子计算机存储望尘莫及的。

  按照《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一书的观点,人脑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产出比”的信息存储量,是因为其关键结构“海马体”。“海马体”会对信息进行“审查筛选”并且“隐藏”暂时不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节省存储空间,提升效能,降低能耗的目的;这也正是人们日常容易“遗忘”的原因。结合脑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实验,本书通俗地讲解了人脑“记忆与遗忘”的原理,不仅呈现了大脑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大脑记忆的规则。此外,在面对“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常见的问题,作者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

  人脑不同于计算机,并不是通过增加存储器硬件来扩容的。“海马体”作为信息存储的“审判官”,将收集到的信息分为“必要”和“非必要”两种,只有“必要信息”才能进入大脑皮质层,形成长期记忆。对于信息必要与否的判断标准,“海马体”与我们日常的理解并不相同;与生命生存密切相关的信息才会被判定为“必要的”,而那些背诵的数学公式、语文课文通常情况下会被认定为“非必要的”,从而被“海马体”排除在外。所以,大脑忘记的事情,总是会比记住得多。考试前通宵熬夜背诵的内容,很快会被遗忘;偶然的生死体验,可能仅仅经历了几分钟,却可以被牢牢记住。这都是由于人脑的“审查筛选”机制导致的,如果能够利用人脑的这种“生理规律”,就能有效提高学习与记忆的效率。本书轻松幽默,收录了很多日本高中生的来信,作者针对其中提到的学习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以实际案例来展现记忆中的问题以及拯救遗忘的方法,让你在阅读时不知不觉就掌握有关记忆的脑科学知识。

  书籍是智慧的宝库,阅读是思维的火花,更多客户中心的精彩书籍,小伙伴们可以在淘宝搜索“呼叫中心大本营”,进入店面查看更多精彩。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