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简大家族
- 来源:奇妙博物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简,大家族,苗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5 11:56
苗条的简
简,削制而成的细长的竹片或木片,就是像小简我这样身材苗条型的。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竹子比较少,所以北方多用木简,而南方的竹子比较多,因此竹简比较多,我们三国吴简家的10余万兄弟姐妹绝大部分都是竹简。我们身高约20~30厘米,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上都只有一竖行文字,最多能写30多个字。
简中双(三)胞胎
就像人类有双胞胎、三胞胎一样,我们简也有,那就是大木简,我们简中的大高个。在出土的10余万枚三国吴简中,只有2100余枚大木简,叫作“田家莂( bié)”,非常稀有。
“莂”就是契约、合同的意思,是剖开的一式两份或三份的券书,内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像双(三)胞胎呢?
“田家莂”是三国时期长沙一个田户制作的券书,记录了这一时期居住在当地的百姓按规定缴纳米、布、钱的数目,以及当时负责验收的仓、库官吏的姓名和交付时间等信息。登记时,官员们一般会在一块木板上记录2~3份相同的内容,分别把它们留给官府、官吏、缴纳赋税的百姓保管,作为凭证。
当时没有便利的复写或复印的工具,人们只能手动进行抄写。抄完后要在木板的顶端或两份内容之间的地方写上宽宽扁扁的“同”字,再把木板剖开成2~3份就行了。需要核对时,要把大木简拼凑到一起,“同”字能够合上,就证明这2~3份券书是同一时间写就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合同”一词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哟!
简牍家的小胖子
牍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是简牍家著名的小胖子,比我们简要宽得多、厚得多。这么宽阔的身体,能承载的文字也就更多啦!一般一块牍上可以书写300~400个文字呢!
做总结很到位的木楬
木楬(jié)类似今天的标签,一般用来说明简册里记载了什么,有点儿像文章的标题,有时也用来写物品的明细,悬挂在物品外部。你看,木楬是个“总结家”,话不多,但说的都是重点呢!
古人的名片
现代人有使用名片的习惯,古人也有。我们大家族里的名刺(cì)就是一种类似名片的简牍,上面一般写的是来访者的姓名、地址、来访目的等。
来看看下页这位名刺兄弟身上写了些啥,“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字元宝”,原来这是一个叫黄朝的人要去拜访他的老师或长辈,“问起居”表明他是去问安的,“长沙益阳字元宝”表明他是当时的长沙益阳人,“元宝”是他的字。
身怀“绝密任务”的封检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身怀“绝密任务”的封检。他们长得比较特殊,身上还有方形的封泥槽和三道绳槽。
这种简牍要怎么使用呢?如果你有物品需要封住,不希望收件人以外的人打开时,封检就派上用场啦!先用绳子穿过三道绳槽把封检捆绑在物品上,比如另一块写了“悄悄话”的木牍。绳子末端的绳结要留在封泥槽中间,然后在封泥槽里填上黄泥,把绳结压在黄泥下面,最后在黄泥上方刻上或者印上一些纹饰,类似现在的印戳,这样等黄泥干了就表明封好了,可以运输了。
在物品的运送途中,如果有人想要查看物品的内容,就必须要剪断绑在外面的绳子,或破坏黄泥把绳结打开。如果收件人发现绳子或黄泥不是完好无损的,就意味着里面的秘密被别人知道了,类似现在的快递盒子在运送途中被拆开了。因此封检起到了保密的作用,成语“三缄其口”就是由此而来的。封检的上方有时候还会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起到提示的作用。
怎么样,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简牍个个本领都挺大呢?长沙简牍博物馆中还有小简的其他亲友,欢迎大家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