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告别“看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江西,“看海”,秩序
  • 发布时间:2023-06-21 19:10

  文|本刊评论员 编辑顾佳贇

  江西中部出现强降雨,宜春、抚州、吉安等市遭遇特大暴雨;广西桂林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桂林市371所学校停课;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组织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近日,全国从南到北陆续入汛,防汛进入关键阶段,各地闻汛而动,科学高效应对。与此同时,部分城市的内涝治理面临挑战,也给其他城市打好内涝治理“攻坚战”与“持久战”按下了提醒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防汛抗洪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内涝治理的能力。2021年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把城市内涝治理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明确到2025年,新城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到2035年,总体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的城市内涝现象。

  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为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建设人民高品质生活空间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国城市内涝治理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待解。由于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等原因,还有部分城市内涝多发频发,造成道路水浸、交通瘫痪、低洼地区“水漫金山”、地铁站内成“水帘洞”、立交桥下变“游泳池”等现象,市民正常生活秩序受到较大影响。为此,需要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长期治理上下真功夫。

  坚持源头治理,要在筑牢防汛安全堤坝上下功夫。城市内涝成因复杂,既有基建老化、规划更迭等历史原因,还有气候、地势等自然因素。预防发生城市内涝现象,未雨绸缪做好防汛工作是前提。本轮入汛提前,目前部分中小河流超警,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6省区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近三年同期偏多七成。鉴于该形势,各有关地区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各项防备工作须围绕“测、报、防、抗、救”等环环相扣的环节,下足绣花功夫,确保防御措施跑赢汛洪灾害发展速度。

  坚持系统治理,要在织牢内涝治理安全网上下功夫。内涝治理不是简单的排水工程,必须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既要找准工程设施的短板弱项,解决内涝治理的最薄弱环节,又要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措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规模等,明确内涝治理策略,科学规划实施各项工程措施;另一方面,全面系统提升管理水平,统筹排水设施建设规划和城市建设有关规划、做好日常维护和应急管理、智慧化管理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城市内涝治理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任务之一,补短板的工作必须快马加鞭。

  坚持长期治理,要在转变理念、久久为功上下功夫。治理城市内涝不是速决战,也不是仅靠高成本投入就可以迅速扭转,要稳步有序推进、分阶段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理念转变是关键。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唯有如此,才能顺利搬开城市内涝问题这一城市安全发展的“绊脚石”。

  治理链条顺不顺,关键看责任链条紧不紧。城市各部门单位当履行好主体责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始终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才能以万全准备应对洪涝灾害,以更有力措施治理城市内涝,与社会携起手来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