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 发布时间:2023-06-27 09:57

  石敦颐

  (重庆市酉阳渤海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亦须深入挖掘道德知识的内涵,将信息技术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必须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科书所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现实信息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9-7406 (2023)4-011-01

  当今社会科技物质急速发展同时,广大青少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到复杂社会现象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学生的基础能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范畴,选择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1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概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需要不断地增加实践操作的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证实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并不断提高对理论知识概念性的理解,真正的将信息技术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操作和应用。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向学生传达了更多正能量的价值观以及道德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核心素养。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会贯通,是该科目学习中的重点,也是新课标理论下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关键所在。

  2 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渗透德育现状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过程中,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德育的双赢,目前还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是老师的教育观念,过度的注重对初中同学们。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同学们德育的培养,导致同学们的德育观念跟不上理论知识的步伐,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着德育缺陷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老师找不到正确的教课方式,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同学们传输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听讲,由此更会忽略老师对德育的渗透。

  3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优化策略

  3.1 引入德育内容,提升德育素养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但是往往在课本教学中,教学内容很多是都距离学生相对遥远,导致了教学内容难以和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影响其教学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立足于学生教材,进行教学内容拓展,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3.2 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培养文明网络小公民

  对于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充分的关注,而且要向学生普及各种网络上的诈骗事件和网络陷阱,以及相应的病毒,让学生能够做到安全文明上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网络上的各种诈骗事件,外表往往难以发现,比如一些奇怪的邮件,就很有可能会隐藏着一些危险的病毒,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不能打开不明来源的链接,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也不与线上的网友会面。对于一些常用的杀毒技巧,教师应当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此加以掌握。除此之外,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频繁上网的情况,过度依赖网络,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合理的运用网络,控制上网的时间,而且要增强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3结合教材和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网络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重要的手段。但是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健康上网,能够针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辨识,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和自控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落实好的一部分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网络中一些不良的信息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之分,能够科学健康的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也存在着不安全性,教育学生不要利用网络信息做出违法的事情,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网站,引导学生可以健康并且快乐上网。

  3.4 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课堂,提升学生信息意识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来说,其中的部分内容学生会感到熟悉,因为这部分内容一般是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内容。但系统化的知识一般来说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方便教师进行统一的讲授。因此,学生进行学习时难免会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与吸收。此时,教师便可以将知识与生活中的元素相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课程有关的生活元素利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进而将已经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

  3.5 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建立起适合德育教育的平台

  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出一份力。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起网络平台,把家长们联系起来。让家长和教师能够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共同的努力下,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对平台的运用,发现初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或品德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改正,帮助初中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品德,能够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

  在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老师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操作能力和基本知识,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促使学生在信息课堂中能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03):1-2.

  [2]杨峰,王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现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5):17-1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