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问题的案例研究及教育对策

  韩艳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天誉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面临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教育具备实效性。文章通过列举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三个教育问题,从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等方面分析,实施了符合学生情况的教育对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关键词:学生心理;德育;案例分析

  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会塑造孩子不同的性格,家庭中出现问题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只有时刻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抓住问题产生的源头并告知家长配合教育,防止问题逐步演化得更为严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

  一、关注学生心理,构建学习信心

  (一)教育实例

  学生小吴性格较内向,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平时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但是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难以有所突破。为了能找到问题的源头所在,更好地帮助小吴提升学习成绩,笔者主动找到小吴家长进行沟通,对方是小吴的姑妈,在得知教师的来意后忧心忡忡地将小吴的情况告知了笔者。小吴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很好地照顾小吴的生活,便将小吴送到他的姑妈家寄养。小吴在家中很听话懂事,但是学习成绩总是无法得到提高,他的姑妈十分心急,会自行购买一些练习册让孩子在家多练。

  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笔者又与小吴进行了一次谈话,在交流中得知小吴的姑妈对他特别好,但小吴很抗拒姑妈给自己布置额外的练习,但想到这出于姑妈对自己的关心,还是会尽量完成。基于了解的情况,笔者发现小吴平时的学习基础较好,只是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找不到解决思路,结合其成长环境,笔者猜测小吴平时信心不足,在学习上有疑问也不会主动提出。于是笔者与小吴约定,劝说小吴的姑妈不再给他安排课后的练习题,但是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找老师解答,笔者也会定期检查他的作业情况。他爽快地答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解疑答惑,小吴的学习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笔者还在课堂上公开表扬过他的作业。从那之后,小吴变得开朗自信了许多,对待学习也更努力了,而且还会“举一反三”,积极地向其他科目的教师请教,其他教师都反映小吴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变。此外,小吴在课余时间除了找笔者问问题之外,还会聊一聊生活中开心的事情,遇到令自己困惑的情况也会向笔者咨询,变得更愿意沟通。

  (二)案例分析

  长时间寄住在别人家里的孩子心理会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无论被寄养人对孩子好不好,孩子在寄人篱下时都会下意识地察言观色,一举一动也更为小心翼翼,生怕引起别人的不满。因为父母不在自己身边陪伴,孩子在亲情需求上难以得到满足,容易产生一种遗弃感,导致其出现低自尊现象。平时有物质需求也不会轻易地开口索取,将各种情绪压到心里藏起来,久而久之会演变成封闭自我的心态,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尽管小吴寄住在亲戚家的情况一时无法改变,但是笔者作为班主任能够调动自己的力量,帮助小吴尽量脱离不良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情感的宣泄口。这样,不仅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帮助其调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结,让其明白沟通的重要性。

  二、因材施教,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一)教育事例

  学生小铭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不仅纪律方面表现不佳,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小铭的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小铭从小由爷爷带大,但是长辈的过度宠溺让他形成了任性的性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铭总是喜欢打乱教学节奏,在几次说教都不见效后,其他学生都劝笔者“不要管他了,他一直都是这样的”。到底有什么方法能改变小铭的情况呢?笔者想起每次教育小铭时,他脸上都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意识到自己可能用错了方式。既然批评不见效,那就转变方式,以表扬为主引导他慢慢改变。小铭的学习基础较差,于是笔者为他减免了常规的作业,规定他只需要做完几道简单的题目便算完成了作业。当他能认真完成时,便及时表扬他,并耐心为他讲解做错的题目。渐渐地,小铭能按时提交作业了,甚至还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笔者对他的改变感到非常欣慰,但这还不够,学生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同学们的看法也会对其产生不小的影响。于是笔者在提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时,会特意点名让小铭回答。长时间下来,小铭回答问题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扭扭捏捏,到能够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同学们看向他的目光也从原来的不解到刮目相看。小铭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逐渐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捣蛋的次数大幅度下降了。

  (二)案例分析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都想要体验到成功的感受。那么在为学生设置目标时,要符合其现有的水平和能力,让学生跳一跳便能够到目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时候,教师的反复说教可能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让学生产生不耐烦、抗拒等心理,而引导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并将成就感转化成学习的内驱力,便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笔者根据学生小铭的实际情况,转变了教育方式,并为其设置了适合的学习目标,让小铭切实从学习中得到正面反馈,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能够将精力投入学习中,再借助班级同学对其的肯定和监督,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鼓励他往更好的方向转变,自主进行自我管理。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一)教育案例

  经过平时的观察,笔者发现班中学生小健有骄傲自负的倾向。小健的家庭条件较好,生活富裕,经常会带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到学校,因此在同学间颇有人气。此外,他还会有意无意地向朋友们炫耀自己身上穿戴的名牌服饰,如手表、鞋子等。在学习方面,小健十分聪明,且家人对他的学习教育非常重视,因此他的成绩优异,经常名列前茅,可是当教师指出他在学习中的错误并让他改正时,他的态度却十分敷衍,经常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

  根据小健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一节以“谦虚使人进步”为主题的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了骄傲自负带来的危害,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应该要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接着,笔者请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有的学生说自己因为一时骄傲而疏忽了学习,导致在之后的练习中错漏百出,还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因为自大无知在别人面前出糗的小事。期间,笔者一直在暗中注意观察小健的反应,发现他目不转睛,听得非常认真。小健的悟性非常高,在这节班会课之后,他收敛了许多,每次测试后都会认真更正自己的错题,还会主动询问老师“这样做对不对”。看到他做出的改变,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二)案例分析

  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维护班级建立和谐的教育教学秩序,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当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的品行时,教师要及时发觉并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加以纠正。

  在学生小健这个例子中,教师若对小健骄傲自大的心理不加以引导,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与同伴渐行渐远,陷入孤立;虚荣心逐渐膨大,抗压能力减弱;走向迷失,变得一意孤行,不接受他人的建议。而笔者在发现小健的不良心理后,及时进行引导。

  四、结语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找出问题的源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对策,使教育具备实效性,以平常心态对待,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等,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