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实践与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童声合唱,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37
杨小婷1 孙珊2
(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小安小学四川广元628012)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艺术底蕴。而合唱教学是一种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和参与性。文章从信息引导、演唱方法、发声训练、合作学习和注入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童声合唱;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06-01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合唱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开展童声合唱学习,能够让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
一、通过信息引导,辅助学习音乐
教师借助当前信息化教学的模式,通过信息引导,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对学生开展童声合唱教学。以学习《牧童谣》为例,教师为帮助学生深切感受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的情感,可通过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节拍,营造歌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画面——画面中一位穿着白色褂衫的小牧童横着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为学生导入本环节的音乐学习主题——“牧童谣”。这种情境化的引导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画面的记忆程度,对后续引领学生进行童声合唱做好铺垫工作。然后,教师通过钢琴弹奏的方式为学生演绎歌曲,再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音乐图谱,让学生能够结合图谱进行音乐知识学习。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教学指导后,教师鼓励班级所有学生根据图谱进行合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自信心,从而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
二、结合音乐教学,学习演唱方法
合唱与独唱不同,它对学生的音域、音色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歌唱方式进行培养。以《找朋友》为例,教师为学生导入“声音的长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教师通过长与短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对所模仿的小动物进行猜测,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取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长音及短音的不同表示方式,教会学生以合唱的方式对长音、短音进行演绎。在学生合唱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长音、短音进行寻找,并指导学生模仿寻找到的声音,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音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环节,为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请学生对寻找到的长短音进行模仿,并要求学生以合唱的方式模仿,促进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长短音的不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强化发声训练,增加表现力量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强化声部发声训练,这既可以将音乐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教师教学生运用胸式呼吸法,让学生的呼吸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帮助学生强化声音表现力,提高合唱的表达效果。以《小乌鸦爱妈妈》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先帮助学生调节呼吸,通过“闻花香”的方式进行呼吸训练,然后,再假装打哈欠,这会使喉咙放松下来,学生也以此锻炼自己的气口,保障声音、气息能够更加平稳,同时还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开展童声合唱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负责低声部、部分学生负责高声部,教师应着重指导高声部的学生以假声的方式训练发声,让学生的声音平稳性更强。同时,由于学生对合唱的方法领会不足,习惯以喊唱的方式唱歌,这是一种错误的演唱形式,教师应通过为学生传授轻声唱法,帮助学生纠错,让学生的下巴和喉咙能够放松下来,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方式进行演唱,这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学生喊唱情况,也能让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
四、鼓励合作学习,完善合作精神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启发学生进行合唱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唱不断与他人进行磨合,提高学生的合唱默契程度,体现出合唱教学的魅力及感染力。以《老师呀,请你别生气》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饰演的方式进行合唱,可以由一名学生扮演教师,一名学生扮演歌曲中的学生,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歌曲。通过多元化的合唱方式,调动学生的合唱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合唱自觉。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调展示同一首歌曲,让学生对教师的不同唱法进行感受,以此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听觉。
五、关注合唱发声,注入更多情感
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合唱的优势。教师在合唱过程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情感,音乐不仅是一种歌唱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合唱任何一首歌曲,都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否则,即使有再高的演唱技巧,也很难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唱是对歌曲的一种再创作,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表达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人经历有限,很难体会多元化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歌词的含义形成深度体会,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感进行合唱,使得合唱歌曲更具生命力、感染力及表现力。以《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教师可以将这首歌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首歌曲讲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放牛娃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敌人让他带路抓八路军,王二小将日本鬼子带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上当后,刺杀了王二小。教师通过故事导入,结合歌唱的方式对学生讲述歌唱内容,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也可以凸显出音乐课堂的教学特点。同时,当学生了解到故事的背景后,自然能投入情感进行演唱,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演唱第一段的过程中,注意不应有大的起伏,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导入故事,而演唱到第四段,则应表现出愤慨、激昂的情绪,这是由于已经进入了“打仗”阶段,第五段王二小牺牲,此处应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后续的第六段、第七段也应有悲伤情绪,但应弱于第五段。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释放情感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合唱效果。
总之,指导小学生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儿童合唱团教学,拓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情感体验,真正让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1]郭依文.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分析[J].第二课堂(D),2022(02).
[2]谢芳.童声合唱教学、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22(32).
[3]王娅丽.童声合唱艺术及其教学[J].百科知识,20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