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为未来投票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工科”,选择,投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7 21:10
文 本刊记者 尹文丽
山东夏季高考成绩已于日前公布,接下来是志愿集中填报的时期,如何权衡专业、学校与城市,作出明智的取舍,将是考生迈入成年后待解的第一道人生关键选择题。
与此同时,各地抢抓新专业风口的动作频频,同样引发关注。其中,2 0 2 3年教育部新增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安全生产监管、医工学、无障碍管理等2 1 种新专业, 其中多学科交叉的“ 新工科”专业方向成为“大热门”,聚焦发展前沿, 与社会发展动态紧密相连。此外,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政策上为工科到“新工科”的转型步伐提速;山东新增专业中,智能制造工程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建造等工学专业,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等与前沿科技紧密相关的专业也引发广泛关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各地扩充新工科专业,目的是通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科交叉融合领域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当地产业的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各地加码“新工科”
有媒体梳理近三年来高校本科专业备案, 超4 0 % 的新增专业为工科, 是所有学科门类中新增专业最多的。其中, 智能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 新工科”热度不减。
以山东为例,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2 0 2 2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山东高校新增设置本科专业139个,涉及省内48所高校。不含军事学以及教育部发布建设通知的“ 交叉学科” 类,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1 2 个学科门类, 此次新增专业涉及到其中的1 1 个, 其中工学大类下新增3 8 个专业,占比最高。
这与近些年来山东产业发展目标息息相关。山东省教育厅提出要“主动布局设置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一批科技前沿和新兴交叉专业”,对接“十强产业”优化调整专业布局,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融合。
因此, 设置并发展壮大一批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专业,对优化人才培养、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大有裨益。作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工业大省和制造大省,山东省的新工科人才为发展高端、高效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在河南省日前印发的《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了要“对接重点产业链,打造50个左右产科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优势新工科专业集群,构建500门左右新工科数字化核心课程,建设50个左右基于新一代技术融入的新工科实践基地,培养一大批新工科融合创新型学生”,为省发展“十大战略”输送人才,特别是针对河南省重点布局的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28个重点产业链,点对点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升级。
“新工科”究竟成效几何
与传统工科专业相比,新工科是聚焦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特点是多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今年年初,教育部为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在最新发布的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了交叉工程专业类,交叉学科成未来人才培养趋势。
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 0 2 5 ” 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换言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痛点息息相关。
最近, 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对“关于突破汽车核心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建议” 的答复, 里面提道,要“高度重视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 积极采取措施, 深化新工科建设,支持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由此可见,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虽然拥有较为全面的制造业产业链, 但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新格局下,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转型,就必须实现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因此,在我国面临的很多“ 卡脖子” 的技术问题上,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突破产业瓶颈, 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
新工科人才培养,当为制造业强国夯实人才基石。
以“新工科”服务“新制造”
但是目前来看,新工科人才缺口仍旧不小。
按照工信部数字, 我国本科机器人应用人才年均需求增量在3 万人以上, 行业人才缺口巨大。而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其中AI领域人才缺口已超过30万。
至于ICT人才数量缺口将超2000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一直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轨,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也是难解的痼疾。如今,制造业大省屡屡加码新工科建设,是填补各地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缺口的迫切需要,也为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改革迈出了探索的关键一步。
以制造大省广东为例, 广东省属很多高校在新工科专业设置上顺应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瞄准“ 高精尖缺” 人才缺口, 新工科建设正在与产业深度结合, 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要, 努力加强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供给。
以新工科走向“新制造”,必须有足够创新力的人才源源不断涌入制造领域,让专业趋从产业,在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上全面提速,为未来发展投下至关重要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