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型枢纽迈向管理型枢纽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交通型,枢纽,管理型
  • 发布时间:2023-09-02 16:58

  文 本刊记者 张雅乔

  现代物流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作出安排部署。

  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30个国家物流枢纽入选。这是自2018年开始进行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起,公布的第五批建设名单。

  这份名单中,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截至目前,青岛已获批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种类型物流枢纽,“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发展载体均已获得国家物流枢纽战略赋能,与重庆、西安、深圳一同成为全国率先获批“四型”物流枢纽的城市。

  国家物流枢纽指的是什么?根据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牵头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其具体是指“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国家物流枢纽根据功能定位分为以下6种类型——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陆上边境口岸型。

  枢纽城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看来,是高效的物流体系、发达的商贸市场、先进的制造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质的商业服务,独特的旅游资源等。

  “枢纽经济最忌讳的是枢纽中的各种‘流’一流而过,不能浇灌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使枢纽区域仅仅是货物流转中心,而不是商贸中心、产业中心。我们需要通过大网络、大平台、大通道、全链条和新模式,按照产业要素聚集、产业链培育、产业体系服务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序地推动经济要素在特定点上有目的的、可辐射的,最终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聚集。”王继祥说。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背景

  “十三五”以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超过30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6%;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4.7%,较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物流资源整合提质增速,国际物流网络不断延展,截至2020年底,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在深化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进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国际物流大动脉作用。

  然而,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枢纽建设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视。2018年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提到,我国已有的物流枢纽设施大多自发建设,空间布局不完善;一些物流枢纽与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区距离较远,集疏运成本较高;部分物流枢纽存在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内部缺乏有效分工,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被提到战略性高度。在《“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国家物流枢纽”一词被提及25次,其中特别提到,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王继祥曾分析当今语境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过去传统物流枢纽的差异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

  传统物流枢纽强调的是实体的网络枢纽,物流的要素“物”必须在枢纽进行集中配置。当下,在物流领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借助现代物流枢纽与网络,促进经济资源要素高效协同,这就要求从交通型枢纽向管理型枢纽转变,更加强调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可能并不需要“物”必须运到枢纽聚集后再配置。

  谁是国家物流枢纽大省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显示,国家根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联通度和人口分布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选择了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 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包括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一些城市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基础条件,所以身兼多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重庆、武汉、南京是兼有水、陆、空、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五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三座城市之后,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成都、郑州、青岛、西安、贵阳、哈尔滨则作为“四型”兼备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次之。

  若是以各省分布情况来分析这份名单,则能够发现广东省总计布局了13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江苏省总计布局了12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布局了11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各布局了10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福建省、黑龙江省布局了9个五大类型国家物流枢纽。

  总的来说,经济繁荣与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数量,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布局的枢纽数量自然也就更多。但产业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

  山东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意义何在

  从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来看,山东省入选的城市有青岛、济南、潍坊、临沂、烟台和日照。其中青岛承载4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分别是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物流型;济南承载2种类型,分别是陆港型和商贸物流型;日照和烟台各承载1种类型,均为港口型;潍坊和临沂同样也各承载1种类型,分别为陆港型和商贸物流型。

  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山东省在城市数量和国家物流枢纽数量上均不占明显优势,但率先获批建设“四型”物流枢纽的青岛对于山东省来说意义重大。

  据媒体公开统计,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破千亿的有上海、广州、重庆、青岛、成都五城,这意味着这五座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此外,若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那么,青岛则是地区经济受物流业影响程度最高的城市。2021年,青岛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045.3亿元,占当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39%,是24座万亿城市中唯一占比超过7%的城市。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如何助推山东省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这对于山东促进现代化强省建设、对于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重大利好。在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里边,山东拥有青岛、日照、烟台三个城市,这是由山东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山东是沿海开放大省,同时也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在陆海物流资源统筹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这其中,青岛同时是国家空港型型枢纽城市、生产服务型枢纽城市和商贸服务型枢纽城市,说明青岛的城市功能比较综合,将在未来山东经济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山东6个枢纽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既有青岛、日照、烟台三个沿海城市,也有济南和临沂两个内陆商贸服务型城市,还有潍坊这样的陆港型城市,这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崛起会带来有益影响。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联运转运设施建设,有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强化多式联运组织能力,实现枢纽间干线运输密切对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条件,推动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稳妥有序开展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