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谷区委党校课题组
融合发展 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新型乡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普通的城市社区,它依托乡村禀赋盘活山水林田、农宅老院、乡土文化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文旅休闲产业,形成生活便利、业态丰富、环境优美的乡村社区,服务好本村村民、留住返乡农民、吸引城市居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传统乡村相比,突出“三个新”。
保留乡村肌理,激发新活力。坚持“一村一策”不搞大拆大建,在保留乡村传统肌理的同时导入城市社区功能,有序推动村落更新。让不离开土地的村民可享受城市社区的生活便利,来村市民享受乡村山水风光,实现融合发展。
多元化发展,嵌入新经济。有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利用乡村丰富资源,形成高品质的乡村消费供给,丰富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来源,实现乡村单一经济结构变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远近结合,添加新功能。新型乡村社区近期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远期服务首都安全保障。在“平”时服务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急”时转换为应急场所,利用乡村广阔腹地,为首都公共安全提供应急保障。
规划先行 做好新型乡村社区建设
平谷区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梯次推进”原则,在南独乐河镇南山村、黄松峪乡塔洼村、金海湖镇的“三村”(海子村、黄草洼村、罗汉石村)先行先试,探索建设新型乡村社区的不同模式,逐步扩展至周边乡村。
试点先行, 探索建设新型乡村社区模式。在南独乐河镇南山村探索“区联扶公司+村集体”模式。位于平谷区东南方向的南山村,利用紧邻国家5A级景区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属国企联扶公司出资,村集体参与运营收益分配的模式。先期计划打造5户民宿样板,其中3户已完成改造,后续将打造成乡村宿集;黄松峪乡塔洼村打造“横过来的五星级乡村休闲酒店”。塔洼村周边有石林峡、梨树沟休闲谷等景区,2012年,吉林建设集团取得原旧村内山地承包经营权,改造院落26处,带动建设精品民宿14家,建成并运营高端民宿品牌“金塔仙谷度假小镇”,成为“横过来的五星级乡村休闲酒店”。环绕在金海湖周围的海子村、黄草洼村、罗汉石村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共享优质资源、推进功能互补、实现协调发展”。海子村推动农家院升级改造,新建民宿集群。黄草洼村成立民宿协会统一接待标准要求,打造“泉水间”民宿品牌。罗汉石村依托碧波花园岛、大溪水、小三峡等度假营地,营造休闲生活场景。
全域共建,打造新型乡村发展格局。在试点村基础上,全区围绕乡村特色资源,制作景区、民宿、咖啡馆等地图,推出“要想吃得好,就往平谷跑”特色菜系列,打造玩在平谷、休闲在平谷的生活场景,推动全域新型乡村社区建设。山东庄镇所辖鱼子山村、桃棚村是全国红色乡村振兴试点村,红色旅游带动山脚下的精品民宿、“也行”咖啡等休闲“慢生活”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网红打卡地。刘家店镇将丫髻山传统文化底蕴与特色果品、休闲时尚相结合,打造丫髻山休闲文化品牌。东高村镇着力构建春来踏青、夏赏音乐、秋采硕果、冬戏冰雪的“四季东高村”农文旅发展新格局。
组建联扶公司,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平谷区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机制,推进集体经济向共富跃升转变。2022年10月,由全区17个涉农镇街联合社共同发起成立区属国企平谷区联扶公司,统筹用好上级扶持资金,开展本级融资,通过投资优质产业项目产生收益,按股权比例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统筹分配,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增收。目前,联扶公司通过“政府引导+联扶投资+专业公司运营”模式,投资了兴谷新消费综合体即万达广场、南山村新型乡村社区试点建设等项目。
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多赢转变
平谷区加强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党的领导。上调村干部报酬标准,留住发展人才;探索“微网格”治理新模式,将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纳入“微网格”管理;优化办公模式,全区274个村全部实现集中办公,腾退房屋750余间、1.7万余平方米,用于医疗养老、休闲娱乐、电商带货等公共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实现了三个转变:
推动单一产业向多产融合转变。通过建设,部分民宿凭借自身特色成了旅游打卡地,形成了网红民宿、文创咖啡等。从第一产业为主逐步扩展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新的乡村经济业态、社会形态和生活生态。
推动农民收入向多元结构转变。闲置农宅成为乡村民宿,增加了租金收入;农产品进入市场,增加了农业收入;民宿服务产生就业岗位,增加了工资收入,为农民增收打开了多元空间。
推动乡村素颜向美颜转变。通过打造高颜值的民宿集合,做到民宿外房屋错落有致、精致古朴,民宿内环境清幽、别有洞天,传统乡村与现代民宿相得益彰,提升乡村颜值,形成秀丽乡村画卷。
(责任编辑:方丹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