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模具工厂数字化转型实践避坑指南

  • 来源:智能制造纵横
  • 关键字:数字化,避坑,指南
  • 发布时间:2023-09-09 14:03

  模具制造通常是面向客户实际需求而展开的定制化生产,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使其具有订单随机性高、设计变更多、质量要求高、交付周期短等特点,从而导致模具制造的生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控制困难,管理难度大,数字化转型成功不易。

  模具行业市场趋势

  随着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应用范围不断向外拓展,市场上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对模具在质量、成本、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这一环节的上游,模具制造企业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才能满足交付条件。然而,当前大多数模具企业还是传统滞后的生产管理模式,这让他们在技术、管理方面瓶颈显现。

  市场竞争格局下,模具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开始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以期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占据新增市场份额。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答好数字化转型这道题。由于认知不清、经验不足、选型不慎的原因,走弯路或犯错误在所难免。

  误区与对策

  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模”)是一家智能制造系统服务商,在服务过的700多家企业、1600个转型项目中,调研分析了近百个典型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从认知、需求、选型、交付等方面总结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常见的四大误区和陷阱。

  障碍一:企业高层未正确看待数转,对项目关注度不够传统模具企业各环节对人的依赖性强,要把所有流程搬到“线上”难度大,数字化转型过程控制困难,一定需要“一把手”对整个项目进行把控与跟踪。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的表现和原因是多样化的:例如一家企业如果规模较小,那么高层一般会更注重业务,因为不确定数字化的收益所以对项目关注度不高,从而疏于管控;有的企业则因为政策或补助,系统采购成本投入低,高层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基层执行力差,系统数据错误甚至缺失;还有一些家族企业,因为连带关系大多不愿改变现状,对项目管控散漫;不少企业因高层重视程度不够,在项目关键会议缺席,未及时肯定项目里程碑成果,导致进展不畅……

  应对策略:提高认知,主动拥抱,践行一把手工程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一把手”

  转变思想,主动认识到转型在提质增效、知识传承、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在战略、文化和组织上深度参与,领导变革,上下意识统一,认可软件价值,并将其赋能给各层级的团队去执行。

  障碍二: 项目边界不确定,需求蔓延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于数字化基础普遍薄弱的模具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模具企业认知足够,但在具体推进落实上需求边界不明确,希望所有项目同步进行,快速推进,全面展开,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但这往往是不现实的,也极易导致项目失败。

  曾经有客户的高层希望通过一套系统管理公司所有的业务(财务、制造、运营等),在进行系统培训过程中,发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便停止推进;有的企业项目目标不清晰,企业高层、项目经理、系统管理员等,都以解决个体用户的需求为目标,缺乏统筹,导致项目范围不断蔓延;还有的企业内部意见需求不统一,没有人统筹所有部门的需求,导致需求多,定制开发工作量大,反复修改之后还是无法满足需求,最后失控……类似这样的失败经验屡见不鲜。

  应对策略:整体规划,需求界定,痛点先行,分阶段推进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过程中,模具企业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痛点先行”“严控边界”等原则。整体规划,即企业要整体规划转型目标,分阶段分模块实现,圈定范围,不追求大而全,不将目标与需求混为一谈;痛点先行,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和实际需求确定,避免大量定制,将资源精力浪费在优先级较低的流程上,从而增加了项目时间、成本和风险;严控边界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以系统成功为最终目标,与相关单位密切合作。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把握转型的节奏,明确重点、设定优先级、从业务痛点切入,采取“总体规划、局部先行”的策略,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

  障碍三:选型失败,供应商能力不完善

  选对供应商,项目成功一半。数字化转型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选错了供应商。模具行业的工业性和专业性极强,需要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知识沉淀,方可深刻理解企业痛点。如果供应商没有充足的经验,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会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去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

  在此次调研客户中,很多都曾因为供应商选型失败而重头开始项目:一些规模小的供应商人员流动大,耗时几个月的项目会因为新的开发及交付人员对产品及行业不够熟悉,导致需求理解偏差;也有因供应商缺乏持续性的系统维护和服务,导致系统成为单一的打标签工具,最后不得不重新选型和投入的案例;还有客户因为信赖国产大型通用ERP供应商的管理系统,而供应商在模具行业经验不足,无法实现企业的需求,最终项目推行失败……由此可见,研发、持续服务、行业经验、本地化服务等能力不足均会导致项目失败。

  应对策略:科学选型,选择陪跑长期成长型服务商一家经验足、产品和专业技术完美结合的服务供应商将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如何科学选型?从产品维度来说,供应商的产品系统需要成熟化,具有长期的行业积累沉淀,系统业务流程及界面更本土化,支持功能定制;从实施经验角度来说,供应商要具有丰富细分行业甚至同类企业的项目实践经验;从团队来说,企业要有一支规模化的研发团队,产品技术先进,系统可拓展,还需要拥有细分领域的跨界专家,要既懂行业又懂软件;除此之外,供应商的体量及品牌知名度,具备持续服务能力也是重要考核的维度之一。

  障碍四:交付保障 ,执行力不足,实施难

  模具企业内部往往部门众多,例如计划部门、工艺部门、质检部门、采购部门等,可能每个部门最后都会用到一套系统,每个员工都把数据上传到系统上,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相互配合,也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执行力。

  供应商和企业内部之间的相互协作,打好配合是项目顺利落地的重要保证。客户中有不少企业因项目小组成员认知和执行力不足,将整个项目仅仅交由IT部门牵头,基层员工抗拒不已,业务部门也怕担责参与较少,导致业务流程不清晰,难以推行,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应对策略:相互协作,深度配合,保障交付

  项目交付想要有保障,企业拿出严格的执行力,各方不能抱着应付任务的态度,严守技术要求,做好项目准备,配备的角色要全面(业务端、数据端、IT端)缺一不可,以确保技术、流程、组织的融合。把业务端(我要什么)清晰地传递给技术端,并把技术端(我怎么实现)传递给业务端,确保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协同作战。

  数字化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业务和组织转型才是目的,这也是业内公认的数字化转型中最难的部分。有人说,业务和组织的转型涉及到组织从上到下的认知改变,难度高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每个企业的基础不同,痛点有别,工艺流程差异化,所以,每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路径“千企千面”。本文所列的文化认知、需求界定、科学选型、交付保障四大方面,指向业务和组织层面,也许企业很难一次全对,但至少有方向和框架去规避这些转型障碍和暗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