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来山中“识”刘勰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诗意,浓郁,文化
  • 发布时间:2023-10-06 21:07

  文 崔启昌

  山东日照有多个美称,其中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东方太阳城”。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也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崇拜太阳的习俗。日照还称“绿茶之都”,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这里出产的绿茶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并素称“北方第一茶”。日照还拥有“山城”之名。日照近海,景色迷人,这里的河山、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虽不巍峨,但却四季林木繁茂,山中古迹遗址、历史人文景观颇多,处处漾溢着诗意与浓郁的文化气息。

  莒县,隶属山东日照市。莒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莒国曾为“东夷之雄”,商、周、汉三度成国,“春秋莒国、鼎立齐鲁”。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秦置莒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

  出日照城西行76千米,素有日照“小承德”之称的莒县便映入眼帘。寻幽访胜,探本溯源。我向往饱览大山名川景色,更向往找寻昔时的文化印迹。莒县域内的浮来山久盼登临,不仅想睹山貌其秀美,更是想着去山中与南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相识”。

  初秋时节,光照再不像盛夏那样烈辣,带有丝丝凉意的风中照例掺杂着响蝉的嘶鸣。行程中,我抬头远望,布着少许絮云的深蓝色的天空明亮透澈,呈现着深邃温情的质感。如此恰好的情境,难免会催人加快行程步伐。

  浮来山不高,海拔不够300米,由三座不一样的山峰构成,三峰联接,犹似一条卧龙盘踞。据地质专家考证,约4.4亿年前,此地尚为汪洋大海,后随地壳抬升,海水退去,形成今日之山,它浮出水面,故取名叫浮来山。浮来山,又名浮丘,佛来山,定林山,西山。浮来山靠海而立,四季闻涛听浪;浮来山丛林茂密,古树参天,颇有世外桃源之味。记得有人留有这样的断言:幽静的深山密林之佳地必有隐士。浮来山就是一处数千年间一直令人向往之处。是的,这里有隐士、有名流。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南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这浮来山就是刘勰出家校经和著述《文心雕龙》的地方。

  史书上说,刘勰字彦和,山东莒县人,少时家贫,不婚娶,曾依随沙门僧十余年,好学而精通佛典。梁初出仕,当过记室,又任太子萧统的通事舍人,为萧统所赏爱。后出家,法名慧地。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之一,战乱频仍,兵祸横生,朝秦暮楚,王旗变幻。家境贫寒的刘勰饱经沧桑,历尽坎坷,但他笃志好学,矢志不渝,耗尽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文心雕龙》这样一部奇书。

  刘勰在浮来山定林寺居住时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理论著作。据《文心雕龙·序志》中的材料推测,成书时间大致是南齐末年(公元498年左右)。“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在《序志》中,刘勰谈到了《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一是不满于当时文坛创作缺少真实情感,一味追求词藻华美的形式主义文风,希望借《文心雕龙》有所矫正。

  《文心雕龙》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成果,从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文体论、因革论、批评论、修辞学等各方面提出了系列性的重要文艺观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全书共50篇,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辩骚》是全书的总论,包含了刘勰对文学的基本看法。第六篇《明诗》到第二十六篇《书记》是文体论部分,分别讨论了诗赋、铭箴、哀吊、史传、章表等30多种文体,总分为文、笔两大类。第二十七篇《神思》到第四十九篇《程器》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和批评论,是全书最有创见和价值的部分。刘勰把这一部分看作《文心雕龙》的下篇,中心是“剖情析采”,论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构思、风格、通变、修辞、批评等问题。《神思》篇集中论述了构思中的形象思维、艺术想象,指出想象是自由的心理活动,是主客体的融合,受作家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能力的支配,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等。《情采》篇集中论述了内容与形式、情志与言辞的关系,指出“情”和“采”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其中“情”是第一位的,“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物色》篇论述了文学和现实生活、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指出作家感情的萌发是由于客观景物的作用,而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感物之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另一方面,作家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也不是完全被动的,“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体性》《风骨》篇集中论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体风格。刘勰将风格分为八体,开了我国风格分类学的先河。《时序》《通变》篇集中论述了文学的发展、继承与革新,指出文学的发展和社会时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前后继承,有通有变, 文学才能向前发展。《知音》《程器》篇则集中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原则,指出批评应避免贵古贱今,崇己抑人等不良倾向,博观泛览,“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对具体的批评方法,则提出了“六观”,从文体、语言、手法等不同方面来考察作品。《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有学者誉其为“体大而虑周”,是“笼罩群言”之作。

  的确,《文心雕龙》虽不像唐诗宋词那样人人张口能诵,但只要是有文化的中国人,谁不知道它的名字?刘勰虽不如李白、杜甫那样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研究、书写中国文学史,又怎能少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是在穷困潦倒、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在与生命、与命运执着抗争中进行写作的。在浮来山中的定林寺内,我在友人陪同下逐间逐室观望,墙壁上的挂画、案桌上的笔砚竹牍,还有寺内撒散着的缕缕沁人气息,他们共同营造的氛围,让人觉得那位用笔蘸血、用命书写的刘勰仿佛就在今人眼前。这位不曾屈从于命运、不愿随波逐流的书写者,用一部呕心沥血撰写的《文心雕龙》,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当然也为后世留下了永久颂赞的佳话。

  浮来山不高也不大, 海拔只有298.9米,占地约有10平方千米,但浮来山中的古刹、古寺、古树、古圣贤却名闻遐迩,蜚声中外。千年古刹定林寺是刘勰故居所在地;校经楼,为刘勰遁迹校经藏书之处;三教堂,是山东唯一的一座三教寺;千年古观朝阳观,相传高道张三丰曾在此炼丹传道;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龄近4000年,堪称生物界中的活化石。一座山、一部巨著与一个天才人物连在一起,这种现象令人称奇。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高不大的浮来山,恰是一座矗立在日照之地的知名的“仙山”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