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的不变之变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野钓,改,调整
  • 发布时间:2023-10-27 14:49

  文/吉林·姜丹

  寻鱼之变

  不久前我看了一段化绍新得意弟子吴秉宜的视频,小吴针对一些新手网友提出的钓青鱼可不可以钓浮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实际上,包括我在内的一些钓友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专门讨论的问题,鱼在哪儿,你就把钓饵投向哪儿,鱼在远处,你就用长竿子钓,鱼不在水底,你就全水层搜索嘛!但有些新手却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已,其实大可不必。钓鱼归根结底是人找鱼的过程,如何能找到鱼?关键是善于改变和调整,一是主动找鱼,二是人为控制鱼的活动,以利垂钓。

  主动找鱼不等于盲目地四面出击,要以一些蛛丝马迹为线索。很多钓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初到一处水域钓鱼,根据经验寻得一处钓位,自认为这里的鱼最多,钓了一会儿却发现,除了自己的钓位,好像哪儿都有鱼。这时,是换钓位还是再等等呢?真纠结。

  其实不用纠结,我们完全可以请教那些常来此垂钓的钓友,哪儿深哪儿浅,什么天气出什么鱼,具体该怎么钓,人家门儿清。有了这么权威的第一手材料,是否换钓位就心里有数了。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细致观察。我们选钓位依据的是过往的经验,可钓鱼的经验是不断更新的,而且经验未必百分之百正确,就算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那么,我们该观察哪几点呢?首先是目标鱼的踪迹,比如某处经常有鲤鱼跃出水面,某处水草经常被鱼拱得晃动,这都是很明显的有鱼迹象,何不伸竿一试?假如水面平静如镜,则鱼大概率不活跃,这是夏季很常见的情况,多为低氧所致。找到原因了,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即寻找溶氧量稍高的位置,这种位置一定是浅水处或者下风处(水皮处溶氧量也高,但是没有我们常钓的底层鱼,即使有,大概率也不会咬钩,所以我不建议钓浮),浅水处只要水深能达到60厘米到1米,即可满足三四两的鲫鱼、二三斤的鲤鱼草鱼的藏身需求。至于下风处,虽说在夏季风力会逐步减小,有时我们甚至感觉不到一丝风,但是实际上也是有微弱气流的。一些稍肥的水域就位于下风处,水面会漂着一层绿藻,看上去较脏,其实这是好东西。首先,它是鱼类的食物,绿藻集中的地方会引来不少鱼前来觅食;第二,它发生光合作用时会释放氧,绿藻释放的氧是水体氧分的主要来源。所以,下风处生有绿藻的水域是我们找鱼的依据之一。

  不死守一处算是变通的方法之一,而变通的方式远不止于此。

  通常我们都习惯钓底,后来有人发明了反底钓法,这种钓法在夏季比较实用,它跟欧式浮球钓法大同小异,都是在钓组稳定的情况下钓离底,由于钓组不会漂移,更安静,钓饵始终在窝子里,不仅便于鱼发现,还有利于消除鱼的警惕心理。这种钓法不同于以浮钓的形式钓离底。

  关于钓离底,我有一次特别的经历,或许对钓友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三十几年前,当时台钓还没普及,但是我已经在使用台钓了,不过水平处于只会调4钓2和使用长子线的阶段。有一回,单位工会组织了一场钓鱼比赛,浩浩荡荡几十人聚集于一座水库。在那个年代,水库中鱼的密度往往不小,但钓

  上图:反底钓法和欧式浮球钓法大同小异,都是在钓组稳定的情况下钓离底,由于钓组不会漂移,更安静,钓饵始终在窝子里,不仅便于鱼发现,还有利于消除鱼的警惕心理

  下图:最有效的鱼饵不是渔具店橱窗里的商品饵,有些特效饵料就在水边鱼人技术严重滞后,所以即便在特别好的水域,一天下来人均鱼获也大多不超过10斤。

  当天,我的运气比较好,坐在了鱼窝上,开赛没多久就上鱼了,且鱼口不断,所以我要不停地提竿换饵。恰恰是这个动作成就了我,半斤级别的高背鲫鱼连竿出水。当时我只顾着高兴,直到连续出现多个截口,才意识到并非水底才有鱼,于是试探性地把浮标下拉2寸,鱼口果然依旧,过一段时间再下拉2寸,仍然有口。就这样,鲫鱼被我一点一点诱到了半水,钓饵到位的时间更短了,上鱼频率更高了,最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从来没想过也没听过鲫鱼可以这样钓,但我居然做到了。当然,放到现在来看,这根本不算什么,但它足以证明正确、及时地应变能够增加鱼获量。

  用饵之变

  用饵也要善变。很多钓友在鱼不咬钩的时候也尝试用不同的饵料进行试探,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积极正确的。不过,饵料的不同并不是品牌、味型不同那么简单。比如用面饵时,这种面饵不行,你改用另一种面饵,大概率也不行,应该在面饵、固态饵、动物性饵料之间做切换才对,必要时甚至要舍弃传统饵料,比如你发现芦苇丛中的草鱼正在撕扯芦苇叶,还用犹豫吗?马上换成芦苇叶,并尽量送到草鱼嘴边,手竿够不到就用抛竿。野钓嘛,能钓到鱼就行,无须注重垂钓的形式。

  实际上,最有效的鱼饵不是渔具店橱窗里的商品饵,有些特效饵料就在水边。

  有一次,我只带几袋商品面饵和一棒鲜玉米去野钓,到水边先使面饵,结果鱼饵一落水就被小白鱼疯抢一空。不得已,我换了鲜玉米,这下安静了,鱼口也没了,挨到傍晚,连鱼护都没下水。愁肠百结之中,我四下张望,偶然发现脚下岸边的石头上爬满了大大小小的田螺。面饵不行,咱换纯荤饵行不?正好临近天黑,改钓嘎鱼的条件刚刚好。我抓了几个大田螺,用石头敲碎外壳,把螺肉挂到钩上,顺手那么一荡,新的希望就这样开始了。

  之后,每隔个把小时我都能钓到一两条嘎鱼,一夜下来放掉小的不算,剩下的够做满满两大盘酱焖嘎鱼。虽说总重量并不十分多,但嘎鱼可是鲤鱼、鲫鱼比不了的,最关键的是我形成了正确的施钓思路,下次再来就有保障了。嘎鱼吃肉不假,但螺肉并非它们的最爱,用小鱼做钓饵效果会更好,下次我只需带一个虾笼子,凭这里的小鱼密度之大,我的鱼饵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稍大一点儿的鱼肉段即可自动过滤掉过小的嘎鱼,只取大者。

  在有大量河虾的水域钓嘎鱼,这一思路同样适用。用普通鱼饵没法撬开鱼的嘴巴或者效果不佳时,别一条道走到黑,换个鱼饵兴许就有起色。在小河虾泛滥的水域,我曾用小河虾钓到过除鲢鳙之外的所有鱼种,甚至以吃素著称的草鱼和鳊鱼也被我多次钓到过。

  此外,一些水草丛中还会有成群的蚂蚱,其实这种小昆虫野钓草鱼效果特别好,只是鲜为人知而已。目前我还没看到哪个网红、主播、大咖用这种小昆虫做文章呢。

  可以这样说,钓鱼——不仅仅是野钓,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要根据鱼情不停地变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