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云防袭备灾

  百亿灾备赛道,云端保护加速跑。

  记者 何己派编辑 江昱玢

  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黑客的寄生空间在肆意扩张。

  6月,大学生学习软件学习通,数据库信息疑似被黑客非法售卖,涉及超1.7亿条用户数据;紧接着,腾讯QQ疑似出现大规模盗号,腾讯回应,系黑产行为。

  倒卖个人数据,和有组织的勒索攻击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前不久,“国防七校”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遭境外网络攻击,对正常教学生活造成干扰;今年4月,北京健康宝在使用高峰期被境外黑客团伙攻击,所幸应对及时,服务未受影响。

  从金融到高端制造业,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到教育系统,黑客们无孔不入:通过加密文件和数据,取得系统控制权,勒索天价赎金。

  “黑客逐渐产业化,在全球范围内勒索‘肥羊’。他们也在转型,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CloudWonder嘉云创始人兼CEO王志友感叹,从事数据存储灾备行业十多年,见过不少勒索病毒案例,一些企业的损失数以亿计。

  以永恒之蓝(WannaCry)为例,该病毒曾席卷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万物皆上云的时代,小到一台联网的咖啡机,也有被病毒攻击的可能,数据没有绝对的安全。

  好在,有黑客的地方,就有人见招拆招。

  攻防大战

  4个月前,我们团队曾与黑客展开过一场激烈交锋,参与者形容:受灾严重程度和救灾的复杂度远超想象。

  早8点,嘉云的应急响应服务专线响起。求助方是家行业标杆企业,在全球拥有多家工厂。黑客发来邮件,胃口不小,勒索金额足足1500万美金。在勒索病毒攻击下,该企业核心生产业务中断,受灾范围波及全球多个站点。

  一个临时会议室充当了应急响应指挥点,工厂、业务、市场、财务的人员来回地问进展。涉及的主机数量众多,短时间内得完成“判断-溯源-封堵-清洗-恢复”的全过程,执行起来难度大。

  修复先从外地工厂的重要服务器开始。历经10个多小时,近百台服务器完成上线,攻击的主要发起源头得以控制。

  凌晨12点半,扫尾即将结束,紧急情况又来了:上海站点再次遭袭,VMware平台所有服务器再次被加密。近一天的努力,彻底打回原点。

  面对顽固黑客,必须找到事故根源。

  经分析查证,我们发现不是服务器被直接控制,而是黑客利用VMware平台的软件漏洞,获得了最高控制权限。

  第二轮的拉锯战打响,团队利用异构恢复平台展开恢复流程。吊诡的是,刚恢复出来的服务器,很快被对方删除,而平台并没有被攻破的迹象。

  这一轮排查锁定的目标,是会议室里一台提供给各厂商用于软件操作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甚至不断跳出了服务器正在被删除的信息。

  摁下电脑的电源键,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总算划上休止符,暂停了一天多的公司业务,终于完全恢复并重新开始正常运行。

  黑客的行动,已经从过去的撒网式,进化到现在有目标、长期性的攻击。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其一,黑客在攻击生产系统的同时,甚至会攻击灾备系统,将目标端的恢复能力一并摧毁,倒逼组织低头支付巨额赎金。

  基于此,组织在构建灾备系统时,应考虑其是否会成为黑客新的攻击面。更有韧性的灾备系统要具备快速、多次恢复的能力,甚至在同一时间恢复出多个“生产环境”,抵御黑客在救灾过程中的二次攻击。

  其二,以VMware、Hyper-V为代表的虚拟化平台,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

  当组织的灾备系统与生产系统建于相同的虚拟化平台,一旦该平台被黑客控制、加密,意味着灾备系统数据同样被加密,并丧失恢复能力。由此可见,建立异构的灾备体系更保险。

  从2006年亚马逊正式推出AWS开始算起,云计算发展已16年,在近几年疫情的推动下,云和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角色愈发凸显。

  对数字化的依赖度提升了,相应地,数据安全的保护也要提升,因为外部风险在同步加剧。

  新兴赛道

  百亿级云灾备市场,是条少有人涉足的新兴赛道。

  这个不被大众熟知的名词,代表“容灾+备份”,企业建立多套数据容灾和备份系统,以备某一处系统发生意外,业务仍能持续运转,数据不会丢失。在云灾备模式下,供应商提供的是按需使用的灾备即服务(DRaaS)。

  在中国,灾备技术及产业起步晚,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很长一段时间,市场被国外老牌厂商牢牢把持,其技术和品牌知名度都有先发优势。

  我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数据存储和保护相关研究,2008年左右,加入了一家做EMC(易安信)总代的公司,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卖容灾解决方案的销售。

  2015年,云计算全面起飞,我有了强烈的创业愿望。

  To大B or to小B,标准化or定制化,是多数创业者最先考虑的问题。我很快确定了方向:轻售前与售后,强调快速部署,交付标准化产品。

  嘉云的服务团队,有很多来自省级运营商的信息安全及容灾运维核心人员,都是平均服务经验10年以上的老手。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抓住运营商做云的机会,后者的云主机成为其服务端,实现数据保护与备份产品的落地。

  小到马路边的某个养车店也是我们的客户,嘉云帮他们做好员工电脑上客户管理系统的云备份,以及服务器的管理监控运维。

  先做减法,后做加法。

  2019年,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独家代理商,需2个月之内完成国内所有系统上云,光服务器就有近70台,数据量庞大。最终,我们拿下这宗数据云迁移大单,奠定了嘉云的大客户标杆。

  在产品矩阵上,核心产品有三个:瞄准中高端客户的NaviClouDR主动式数据保护系统、SVS持续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服务小微客户的CloudWonder Galaxy智能IT保障平台。收费较灵活,支持订阅或一次性购买。

  产品价值方面,不论数据类型,嘉云提供的是有保障的瞬时恢复能力。

  以勒索病毒的防范场景为例,智能识别技术能实现主动式容灾,侦测到主机业务发生故障后,第一时间上报用户,同时开启全自动的容灾恢复。

  近几年,嘉云平均保持50%以上的收入增速,大中型企业贡献营收占比在八成左右。

  云上“裸奔”

  每发出一封邮件,每点击一条短视频,背后都是大数据的积累。

  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预计攀升至180ZB(198万亿GB),把这些数据刻在DVD上,光盘叠起来能绕地球222圈。

  同数据量爆炸、万物上云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包括企业家在内,人们对数据保护的重视太弱了。

  聚焦到中国,数据灾备的覆盖率明显偏低,大中型企业综合灾备覆盖率仅为34%,美国87%,为中国的2.6倍,欧洲83%,是中国的2.4倍。

  2021年谷歌研究显示,在受勒索病毒软件攻击影响最严重的10个地区中,中国排名第四,前三为以色列、南非和越南。

  国内企业在灾备上的投入,可能还不到国外企业的1/4。尤其政务领域,灾备的建设远远不够。

  嘉云团队曾调研江浙一带的政务云建设,某个地级市的数据和应用,跑在两家运营商的云上,二者互为灾备。规划很好,实际落地时,政府连上云工作都没走完。

  几乎在云上是裸奔的状态。

  大量中小企业,尚未完成灾备和存储系统建设,处在数据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许多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逐渐意识到数据保护是有价值的,苦于找不到人才,没有专业指导,不清楚在防御端应该投入多少,更怕花了钱仍难以规避勒索病毒的攻击。有些干脆抱着侥幸心理,不做投入。

  即使是营业额近亿元的企业,也缺少数据资产保护的意识。曾有一家设计领域公司,员工规模不大,仅三十余人,年营收达到近亿元,但在灾备上投入甚少,去年发生了一起勒索病毒攻击事件,所有员工电脑的文件全被黑客加密,只好紧急找到嘉云解决。

  金融、能源、高端制造业等,对业务的持续性和数据安全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加强灾备建设。银行的服务系统、工厂的生产线,中断的每分每秒,都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020年,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就曾遭到勒索病毒攻击,黑客索要1804枚比特币赎金,按当时的市价,约合人民币2.3亿元。

  理论上,没有任何一朵云是永不宕机的,即使它来自大厂。国外的亚马逊AWS、谷歌云,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等,历史上均出现数次故障宕机事件。应用上了公有云后,底层数据不可见,一旦故障,用户只能等待。

  我曾目睹一家企业因云故障导致的存亡危机:2019年左右,因某知名厂商为其提供服务的云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全部丢失,云厂商赔付个把月的云服务费,相较公司存亡,不过杯水车薪。

  多云、混合云的趋势愈发明显,灾备受到的关注和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提升。

  目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除了独立灾备厂商,还有做存储硬件、数据库的,以及国外老牌第三方厂商。IDC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复制与保护市场规模为6.01亿美元,市占率前三的厂商分别为华为、戴尔科技和Veritas。

  嘉云等一批国产新锐选手,正闷头打磨产品,静待爆发节点的来临。

  今年6月,灾备领域的第三方头部企业英方软件冲刺科创板已过会。这个又专又慢热的赛道,逐渐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希望三年后,嘉云能进入国内灾备领域的第一梯队,至少,成为头部三家之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