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大学最要紧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大学,幸福,收入
  • 发布时间:2023-11-04 13:29

  文双春

  在我们周围,绝大多数人把上中小学的目标定为考个好大学。显然,人们普遍坚信,考个好大学等于将来有个好工作,幸福的日子不是百分之百也十有八九将是千年万年长了。

  世俗眼中,名牌大学算得上好大学,而好工作大致是挣钱多、职位高的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上个名牌大学就有好工作, 是个神话——姑且称之为名校神话。

  也就是说,认为上名校能提升一个人的职业成就的想法,被科学证明是种幻想。

  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数学家S t a c y D a l e和经济学家A l a n K r u e g e r 合作于2 0 0 2 和2 0 1 4 年先后发表的两篇论文。

  两项研究追踪的对象分别是1 9 7 6 年和1 9 8 9 年进入大学的学生, 它们本质上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人们在社会经济背景、学术能力、动机指数(例如学习动机、职业动机)等方面相当,那么上名牌大学(例如哈佛)的人比上一般大学的人在成年后会挣更多钱吗?

  结论是,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读名牌大学都不会比读一般大学带来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德国图宾根大学R i c h a r d G o l l n e r 等人2 0 1 8 年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纵向研究考察了在高选择性学校(h i g h l ys e l e c t i v e s c h o o l s , 也就是人们争相报考的学校, 算是名副其实的名校) 就读对生活历程( l i f e - c o u r s e )——例如1 1 年后和5 0年后的生活的影响, 得到的结论比D a l e 和K r u e g e r 的更具颠覆性: 那些上非选择性学校的人不仅心理健康,而且比上选择性学校的人挣钱更多,更有可能从事所在行业高地位的工作。

  尽管科学反复证明上名校等于将来有个好工作是个神话,但现实中迷信这个神话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人们太相信眼见为实。

  人们的确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于一般大学,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总体上更可能找个好工作、取得高收入。

  然而,人们没有或很难像科学家那样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上名校跟找个好工作和取得高收入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名校是找个好工作和取得高收入的原因。

  其实,即使从常识看,决定好工作的,也绝不是单一因素。如果控制了背景因素,比如父母收入、个人能力和成就动机等,那么一个人上什么大学就没啥区别了。

  极端的例子如爱因斯坦不管当年读的什么大学,都可能成为爱因斯坦;亿万富翁的儿子不管上什么大学,将来也可能一年的小目标是挣一个亿。

  更常见的例子: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尽管本科上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但从读大学到读研读博,一路拼搏,最终也有不亚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好工作、大成就。

  名校神话如果说有积极的一面,那么显然,它是激励中小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拿出半条命来”努力学习的最强动力,姑且不论这种努力学习有多大意义——普遍共识是, 这其实是一种内卷。作为大学老师,我关心的是,名校神话对大学教育有什么影响?

  当今大学,本科生挂科现象司空见惯,因挂科影响毕业的学生不少,有些甚至早早退学。

  大学师生都心知肚明,有些课程,老师如果不适当“放水”,挂科现象会更严重。

  与此同时,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各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因此休学、退学甚至自尽的学生也时有所闻。

  有家长不解:“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大学后为什么突然不会学习了?”“孩子上大学前一直正常,进入大学后怎么就心理或脑子出现问题?”

  学生出了问题,大学固然职责难逃,但若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种子也许早早就埋下了,大学只不过恰恰处在问题的爆发期。

  美国心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年轻人的焦虑、抑郁和自杀率都创下了历史新高,高中生是美国压力最大的人群, 其中8 3% 的人将压力归因于学校。

  过度追求卓越的压力(主要来自考名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大“高危”因素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平凡人,但现实是,很少有人相信这点。几乎每个孩子从出生就被寄予上名校的期望。这样的期望且不说结果能否如愿以偿,单单过程就很摧残人。

  研究表明,强调外在价值观(与被认为是成就标志和公众看得到的回报,例如成绩、奖杯、荣誉、金钱和高级职位有关)比强调内在价值观(与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体面、乐于助人和真正的友谊有关)的家长更容易使孩子痛苦。

  事实上,统计显示,高选择性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率。

  更要命的是,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 u n i y a S . L u t h a r 和其同事的系列研究表明,上高选择性学校所带来的有害影响不仅在当下,还延续到毕业后多年。

  我说这些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要从科学上让人信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不会学习和/ 或出现心理问题都是中小学教育内卷种下的, 因而与大学无关——尽管确有这种主观愿望,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明白,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不管你现在上的是什么大学,无论一流还是一般,真的无关紧要。

  紧要的是什么呢?如果模仿为了考个好大学倒推最好怎么读中学的思路,你自己都很容易倒推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好工作青睐什么? 美国大学协会2 0 2 1 年一份关于雇主对高等教育看法的报告指出:通识教育或者不只为某个特定工作作准备的教育,提供了对职业成功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长期绩效的基础;个人能力和思维方式对职业成功起重要作用;大学期间完整的主动和应用性的学习经历,也使求职者在招聘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总之,衡量能否找到好工作、取得大成就的指标,指向的都是人,而不是学校。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不重要。

  大学可以作为一个终点,但它更是一个起点,尤其是一个更靠近未来职业的起点。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不读大学对找到自己满意特别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有决定性影响。

  但好工作看重的一切指标,你在任何大学都不可能自动或更容易取得。所以,无论你读什么样的大学,将来能否找到好工作,都取决于你在大学投入了什么,也就是你怎么读大学。

  (王世全摘自《特别文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