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下高校劳动教育成效的提升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劳动教育,成效,提升
  • 发布时间:2023-11-17 10:37

  高若焓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教育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劳动教育,在大思政课下纳入劳动教育李荣,用课程思政建设打动劳动教育,在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同时,深入落实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将其协同育人的成效发挥出来。为此,本文以大思政课的开展为背景,针对如何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思政建设;劳动教育;成效;提升

  自从十八大以来,思政教育实践性的意义一再被重新,新时期大思政课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点所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整体育人成效依然不够显著。在“五育”并举、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当前各大高校都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劳动教育,并且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劳动教育的各项内容得到了落实,同时思政课的实效性也显著提升,充分发挥了二者协同育人的成效。据此,下面主要聚焦于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成效提升展开研究,相信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1. 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契合性

  1.1 教育价值目标契合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同时劳动教育也开始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等观念融合起来,一同被纳入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可以看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在教育价值目标上存在一致性,这一点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存在密切相关。实际上,劳动教育与思政建设,二者在教育价值目标上都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紧密关系,它们都侧重于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展开教育工作。

  1.2 教育内容契合

  从教育内容上来看,在思政建设过程中劳动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二者存在很高的契合度。具体来说,高校劳动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引领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激发其对劳动以及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使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为其后迈入社会、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思政建设可以为立德树人的落实提供保证,将思政建设工作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不畏艰难、认真肯干的良好品质,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会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1.3 教育途径与方法契合

  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上来看,劳动教育与思政建设工作存在高度契合性。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说:一是通过二者的融合,可以更好的为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侧重于为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内容,使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同时,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不开,通过深挖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品格,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二是社会实践在二者的教育中都非常重要。劳动教育非常注重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旨在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促进其创造性劳动能力的提升,同时思政建设工作也同样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三是二者均融入到了教学全过程中。劳动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建设侧注重对课程中隐含思政元素的元素,致力于促进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合,以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大思政课下高校提升劳动教育成效的策略

  2.1 注重劳动育人作用,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在大思政背景下,首先应对劳动育人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在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劳动教育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劳动教育作用。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后,思政实践内容将更加丰富,思政育人体系也会更加完善,思政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也会更加全面。这不仅是说要在思政课中加入一些劳动内容,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教育。所以,在平时的劳动过程中,应该关注劳动与思政的融合,比方说到福利院中参加志愿者活动、去看望抗战老兵等等,在参与行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爱国教育和尊老爱幼的立德树人教育,在劳动个过程中懂得尊重自然……通过此类渗透与融合,对劳动教育的感知与理解也会更为深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该扮演“模范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做好劳动教育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平时的劳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做好学生的表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点燃对劳动的热情。

  2.2 渗透劳动教育,建立“三元”考评体系

  以前的思政教育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实施教师考核,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但建立“三元”评价体系以后,也就是说在教师、同学以及学生本人三个主体下建立三元考评体系,考评的结果会更加公正、客观,评价工作的开展也会更为全面。在思政建设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到思政实践考核表中,从三元考评体系的构建来看,学生互评、个人自评的重点都在学习过程上,也就是说这两项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奉献精神等方面,更加注重打分的公正性与客观性,教师考评侧明显不同,这项考评主要根据不同小组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同时综合学生个人成绩给予打分。思政建设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应该从课堂中走出来,对劳动教育的考评标准进行规范。

  2.3 选出劳动模仿,发挥榜样作用

  从三元考评体系来看,不仅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到综合考评体系中,同时还要利用劳动教育评分对“劳动模范”进行评选。劳动模范的评选不仅是对学生本人的一种承认,同时还可以发扬劳模精神,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劳动中来,充分享受劳动,并且以劳动为荣。首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规范劳动教育打分标准,按照评分情况将劳动模仿选出来。学生会积极参与到劳动之中,对劳动选拔标准、劳动教育评分等形成清醒的认知。其次,当劳动模仿选出来以后,教师应该发挥好自身的模仿作用,大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应将自律性强、热爱劳动的人挖掘出来,将其当作学生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带动学生们参与到劳动中来。一些学生对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一般,或者对劳动充满了厌恶,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耐心教育,并在行动上引导其靠近劳动模范。最后,教师应该明确一点,不管是设定考评体系还是选择劳动模范,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对劳动产生热爱,而不是单纯的在思政教育中体验劳动。

  结语:

  综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大思政课下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将思政建设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即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关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对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前提。当然,该融合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相关部门应该秉承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工作,高校应该积极创新与改革,站在大思政课背景下,为思政教学与劳动教育二者融合机制的构建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荆洪阳. 天津以“大思政课”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J]. 中国高等教育,2023(11):8-11.

  [2] 左秀芳,梁智博. 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纪实[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 61(05):28-30.

  [3] 钟瑞,路媛媛,尚志慧.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22(24): 23-2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