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秦国的军队攻灭齐国,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正式建成。统一后不久,秦王嬴政就从上古传说中的君主名号“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人,因此被后人称作“始皇帝”“千古一帝”。
偌大的地盘都归自己管辖,这可是个大工程!要让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人都能无障碍沟通,统一文字可是关键!由于长期分裂,各地文字的基本结构虽大体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多有区别。秦始皇即刻下达政令,要求将秦国过去使用的文字进一步简化整理并普遍推行,以做到“书同文”。这样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该由谁负责呢?
脱颖而出的“幸运儿”
我们至今无法确定这位幸运儿的出生年月,但已知他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这么全能的人你猜到是谁了吗?没错,他就是李斯。你也许会奇怪,李斯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吗?这么想并不意外,毕竟他不仅是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得力助手之一,还为帝国的建立鞠躬尽瘁。认为他是文学家的人也没错,你一定想到了《谏逐客书》等堪称千古范文的作品,他的文章辞藻优美、论理通透,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背诵揣摩,我也是被征服的读者之一。李斯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都很耀眼,但我更想说的是,别忘记他的另一重身份:工于篆书的大书法家——他最终被秦始皇任命为统一文字的“第一负责人”!
走马上任的“幸运儿”
李斯领衔负责的“书同文”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他很快整理创制出了“小篆”,随即找到了小篆的最佳用武之地!
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再也不用四处征战,他终于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秦始皇爱好巡游天下,还爱在沿途的石头上刻字,当然,刻的字一定不是“到此一游”,如今在旅游景点随便刻字可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秦始皇无法远程了解各地发展情况,只能亲自巡游,这样做不仅能了解民风,更能向臣民宣示主权,他更希望当时和未来的人能一直宣扬自己前无古人的功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宣扬,怎么记录?千万别说写在纸上,当时可没有纸,不过有人提议用竹简和木牍,可是竹木容易腐朽,要想千古流传,最好的办法无非是把文字铭刻在坚硬的石头上。
想在石头上刻字,需要精于书法的人先写出“模板”,再让工匠照样子刻到石头上。李斯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制作“模板”的工作,而他所使用的字体便是刚刚“出炉”的小篆!李斯一定没想到,这份工作竟然让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可靠创作事迹和可见作品的书法家!
“幸运儿”的幸运作品
为什么说是“幸运作品”?你知道吗,在滚滚历史巨浪中,被湮灭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我们都无法一睹真容!李斯的作品得以流传,实属幸运!那么,他为多少刻石写了字样呢?
据史料推断,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他写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写了《之罘刻石》《东观刻石》;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他写了《碣石刻石》;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他写了《会稽刻石》;秦二世即位之后,他又书写了相关诏书,命人附刻在各刻石之后……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李斯是位“高产”艺术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原石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好在这些刻石的摹本、拓本和翻刻尚有不少存世,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遗憾,使得今人仍能领略到李斯书法的风韵。
比如《峄山刻石》。这一刻石本来立于山东邹县峄山,久已亡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比较常见的《峄山刻石》拓本,大部分来自宋朝郑文宝或者宋朝张文仲根据徐铉所藏的摹临本重刻的石碑。虽然摹本多少有点儿失真,但神韵犹存。《峄山刻石》笔画圆劲、结体工整、形势方正、奕烨妍美、形神兼备、古意毕臻,既有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既沉着超诣,又雄浑大气。观其字,读其文,仍能帮助我们想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磅礴气象,体会李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尊亲自挥毫落墨的千钧笔力。
又比如《琅邪刻石》。这一石刻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刻写的纪功颂文,现已不存;后半部分为秦二世即位之后补刻的说明性诏书,残存十三行,虽然磨损严重,但是字形笔势依然绰约可辨,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可信的李斯书迹。其线条圆畅流美、自然生动,其用笔沉实雄媚、宛转郁拔、高古宏大,其整体气象如强弩、洪钟、长风、山岳、江海,可谓法度谨严、雍容典雅、厚劲圆浑。评者由此以为李斯“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其书法“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评价极高!不知道李斯当年写字之时,是否会想到自己的字会被后世反复欣赏、学习、品评呢?
李斯的一生精彩绝伦,作为政治家,他一生兢兢业业,其生平和作为让历史学家们穷尽所学去推理、研究;作为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崇,艺术造诣基本没有争议,甚至被称为“书法鼻祖”。而在我看来,李斯的书法本身固然精彩,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表现了两千多年前初生的伟大帝国的磅礴气势。希望你在欣赏这些古老的文字、体会书法之美的同时,还能够真切感知历史的余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