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整与创新的实现路径

  ——兼论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优势、作用与启发

  文/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丁霞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中的主要内容板块之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多次指示,特别是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

  伦理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不同历史阶段均有对应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蕴含着许多共同的、具有普适性的、可继承和发展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调整与创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解构能力和建构能力,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时代新青年上,存在一些短板。

  (一)课程体系规划:与市场和岗位的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跟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脱离,无法和就业市场的相关实践案例相结合,依循学科本身的知识逻辑来生成学习内容,教学过程穿梭于象牙塔,而不能依据市场目标行业进行特定规划,其规划设计逻辑存在重视整体忽视具体的情形,虽然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课程规划设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备课效率,但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践导向、市场导向有一定背离。

  (二)教学内容构建:重心偏向哲学理论、国家意志及法律常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一设置了哲学理论、政治理论、民主法治、国家政治等基础性教学内容,虽各地因地缘形态等因素略有差异,但都存在重现代轻传统、强技能弱素质的情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择业观、工匠精神、公民素质等内容的设计较少。

  (三)实训形式设计:偏重理论分析、缺乏行动体验

  在实训形式设计上,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沿用传统高职教学模式。墨守成规地执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强化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造;在实训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合班授课、统一参观、集体讲座等形式,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打包式大规模教学。现代高职教育强调与市场、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工序相对接,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思路是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在课程比例设置上,多数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模块比例不得低于25%。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训模块的设计,与时事生动案例分析、岗位实践技能结合不够,依然重理论讲授轻实践体验,弱化伦理情感的体悟,自主学习、主题学习、行动学习不足。

  (四)评价考核选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主体单一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绝大占比是期末理论试卷考核,案例分析、过程评价等考核方式较少,评价考核内容也多围绕课本的知识体系,进行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缺失民族、历史、文化等要素,对职业人士在行业、岗位、工种素质提升方面的关注不够,评价主体多是任课教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主体参与不足。

  (五)激励标准衡量:高标准的树立脱离了身边,制度规范不够具体、不够有层次性

  当前社会不乏对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与奖励,但似乎只有付出一定代价后的案例才得以广泛流传,人们对“好人好事”标准过高,轻视随手可做的小事,忽视日积月累的长效作用。各行各业对道德规范制定也未根据各个群体结构特点分解制定,多围绕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刀切”模仿制定,既不够具体也不够有层次性。

  二、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优势及其对重构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作用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其包含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家风美德、人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与现代伦理所支撑的主流价值相吻合。教育者需要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道德思想及敬业乐群、除恶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传扬现代道德,如倡导互助与公益精神、建立公正与透明的社会机制、倡导多元辩证思维、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发展上,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精华是重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宝贵资源。

  第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将“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功利价值的目的不典型,教育内容重平衡,不仅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的教育,还包括知识智慧、礼仪荣辱观、伦理人性观等的教育。教育目标上也分层次,如荀子的道德教育目标有“君子”和“圣人”两个层次,中华传统蒙学教育的德育目标包括君子人格的现实追求和希圣希贤的理想追求。

  第二,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发展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思辨、体察、感悟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比较灵活。例如:学思并重、省察克治、内省慎独、言传身教、循序渐进、身体力行等。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思考和理解,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且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能够将其传授给他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与当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比较一致。

  第三,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在组织形式方面比较灵活,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个体学习相结合,小微式教学单元(私塾式)避免了科层式管理结构带来的弊端,由于不设班级,能够对学习者的学思情况和品质表现给予个性关顾和例外辅导,同时,家校社共同参与道德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第四,在教育评价方式方面,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强调长期品行监测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孔子云:“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提示人们不要通过流于表面的观察而取信于人,而应该借助于长期的行为考察去衡量此人。故而在评价内容上,古代儒家倡导以个体的人格完善为道德衡量标准,强调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心理欲求的和谐统一。

  最后,在保障激励方面,古代道德教育一方面通过制定礼仪规范、撰写通俗读物并进行深入普及与教育,甚至将其作为入仕考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注重楷模的典范作用,且力倡家庭、社会、学校多方参与。

  忽略历史、政治、经济和阶级等因素,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所拥有的上述优势,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改革,有着较强的启发作用。

  三、调整与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

  对于经得起时代考验、历久弥新的伦理道德教育宝贵经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需认真传承、弘扬和调整、创新,实现路径包括。

  (一)重构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内容和保障激励机制

  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结合社会形势、市场需求、未来就业岗位职责,在坚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招生来源的学生群体结构特点,制定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层次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将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礼仪规范、公序良俗等道德思想融入课堂、教材及实践体验中。大力宣传好人好事,设置道德奖项,对违背公序良俗现象给予通报批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典范榜样。

  (二)更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过程中最首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人这个主体的地位、差异性及特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规模式、集约式、矩阵式教学,缺乏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也未考虑高职学生对此类课堂的低兴趣度。现代社会取材丰富、信息技术手段繁多,更应多向古人学习,采用分散、灵活、自主的组织形式,促进生动、活泼、有效的自主、自觉式学习。

  (三)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阵地,专业课堂是“第一课堂”,但基于市场和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文关怀、素质提升、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训练与模拟活动,以及岗位实践、公益活动、创新创业等“第三课堂”也应得到重视。同时,应发挥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在教育评价中的多元主体作用。教育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也应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

  [2]杨义波.高职院校构建“四梁八柱”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5):60-63.

  [3]张世欣.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刘世彩.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启示[J].新西部,2018(02):114-115.

  [5]王海玲.荀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2):32-33.

  [6]杨焱婷.中华传统蒙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喀什大学,2022.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项目编号:80202016)。]

  责任编辑魏家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