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活动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文/ 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罗雪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任务群之一,它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流需要。此项任务群对学生的日常沟通、待人接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安排一系列读写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能力。

  一、比较情境变化,理解交际用语

  教师在设计此项任务群时,要建构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对比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的差别,思考在不同场合应该使用什么交际用语。这样能还原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生成语言意义。

  在“写信”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围绕不同对象和写作情境,如何调整语言,更好地表达想法。该活动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总结归纳信件的特点是什么,了解信件的开头和结尾一般会使用什么交际用语。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各种不同的信件,了解该信件是什么人写给什么人的,双方的关系是什么,然后结合语言,分析不同人物关系下,使用的交际用语有什么不同,在言语措辞上有什么差别。例如:对于亲人,可以选择使用“亲爱的”;对于其他人,可以根据关系疏密程度,选择使用“尊敬的、敬爱的”等词语。如果是公文的话,则要格外注意语言的严谨性。第三个环节是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各种交际语境,引导学生撰写书信,力求写出遣词造句上的不同之处。如设定情境和问题:“某同学暑假独自去外地玩,他分别写信给父母、朋友和老师,介绍自己暑假生活的情况,你认为这几封信在遣词造句方面要注意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分别撰写书信,写出语言的不同点。

  教师可以随文构建情境,此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模拟交往情境,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避免重复无意义的追问,而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比分析。这样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有助于他们理解不同交际语境的差异。

  二、辨识文体特征,熟悉表达规范

  实用性文本文体类型比较多,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点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一系列多媒体课件,每一个课件都关涉一种文体。学生可以整合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辨析对比它们的文体特点,从而清楚了解它们的表达规律。

  科普文是实用文中的一种,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读写任务,组织学生对比辨析文体特征。任务一为“多元化对比”。学生要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内外科普文,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它们的特点。该对比主要引导学生总结相同点。此后,再鼓励学生对比科普文和记叙文,看看两者在结构、语言、表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任务二为“自主创作”。学生观察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试着撰写科普文,介绍这些动植物的形貌特点、生长习性等。通过此任务,学生熟悉了科普文的表达规范。任务三为“辨析创作”。教师引入其他的文体,让学生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如可以给学生介绍“日记”这种实用性文体的特点,阅读自己或他人写的日记,然后将日记和科普文结合在一起,参与“写观察日记”的活动,用观察日记这种形式写下自己对动植物的科学认知。

  结合文体展开辨析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性,同时他们也逐步学会了举一反三,认识到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对比分析其他的作品,搞清楚不同类型应用文的文体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三、采用任务驱动,完善知识结构

  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时,教师要设置一系列主题任务,引导学生逐一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形成活动链,让他们逐步深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这种活动形式比较灵活,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

  《太阳》《松鼠》都是经典的说明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介绍一种事物”主题活动,并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完善知识结构。任务一:阅读《太阳》《松鼠》等课内外作品,总结说明文的典型特点。学生可以从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阅读方法、语言特点、说明文开头结尾的撰写方法这几个角度入手分析,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思维导图,整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对说明文的了解更全面。任务二:拓展阅读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作对比,看看它们在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结构顺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可以分别为每一种文体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然后将若干思维导图整合在一起,总结归纳它们的异同点。任务三:请选择一种事物,试着用一文多写的方法,用不同的文体来介绍该事物。请注意分析对比实用性文体和文学性文体之间的差异点。这三个任务环环相扣,让学生先整合了解说明文的知识点,又拓展关联其他文体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迁移运用。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任务的实用性程度,同时也要考虑该任务能否维持学生的阅读动力,并转化成行动力。任务安排还要注意体现出过渡性和衔接性,要有序安排,拆分复杂问题,体现坡度,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组织主题实践,分析表现手法

  语文实践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主题设置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围绕生活情境,采用查资料、列图表、整理归纳等方法处理数据,分析表现手法,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推荐一本书”读写综合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开展创作活动,并灵活运用各种实用的方法。第一步,学生先自主阅读整本书,如选择阅读《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运用批注法,标注写得精彩的词句,说说它们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学生总结归纳,说说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提升文章的可读性有什么帮助。教师要鼓励他们采用各种不同的实用性文体来创作。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标注“表现手法、例句、功能、阅读感受”等内容。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标注出每本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辐射出若干条线,标注各个表现手法的特点是什么。还可以撰写书评或者推广软文,思考如何运用流畅且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介绍书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阅读感受。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解读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总结归纳,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样,能将语文教学导向真实的生活实践,学生能逐步养成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并能自由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责任编辑 黄铭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